北京市建設國家植物園體系基礎堅實
來源:北京日報  |  2021-10-14 08:51:29

  原標題:已建成萬畝森林濕地29處、千畝以上森林濕地250處 本市建設國家植物園體系基礎堅實

北京市建設國家植物園體系基礎堅實

 在西山眺望,京城被綠色裝點得生機盎然。 何建勇攝

  10月12日,習近平主席出席《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領導人峰會併發表主旨講話,宣佈啟動北京、廣州等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記者了解到,通過70多年的持續綠化美化,首都北京已積累了厚實的生態家底。截至目前,全市已形成千畝以上綠色板塊250處、萬畝以上大尺度森林濕地29處,為建設國家植物園體系打下了堅實基礎。

  森林濕地群環繞北京

  正是秋季造林時節,昌平牛蹄嶺的淺山上正開展生態修復。這裡的林地曾因石材開採而毀壞,如今重新栽種白皮松、油松,重建綠化本底,並補植彩葉和春花植物。這片新綠將融入一望無際的十三陵林場,成為拱衛京北的綠色森林板塊。

  2012年至今,本市接連啟動兩輪百萬畝造林工程,大大優化了北京的生態格局。尤其在大興、朝陽、昌平、通州、海淀、豐臺等區的城鄉結合部地區,批發市場、違建大院、小工廠等,紛紛在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動中,變作了城市“留白增綠”的新空間。

  高樓華宇和森林濕地交織,盡顯大都市的生態之美。如今,全市已建成萬畝以上森林濕地29處、千畝以上森林濕地250處。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大興國際機場、冬奧會場館周邊等重點區域,都構築起了藍綠交織的生態底色。奧北、南苑、黃村等地,今年還開建了大尺度森林。

  珍稀動植物頻頻現身

  “從前造林,我們更多的是要滿足人的需要,如防噪、降塵。現在不同了,在大刀闊斧造林的同時,也要惦記著動植物的需求。”市園林綠化局生態修復處處長王金增説。在大尺度的森林濕地板塊的連接上,要建設生態廊道,為小動物們開闢遷徙通道,讓它們可以自由地覓食、穿梭和繁衍。在新造林的樹種選擇上,多栽種能夠為鳥兒等野生動物提供食物的品種,如山楂、海棠、桑葚等,以及為蜜蜂等昆蟲提供食物的蜜源植物。

  上周,一隻中華秋沙鴨飛臨溫榆河公園,它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全球數量不足5000隻,對棲息地極為挑剔。監測顯示,落成僅一年的溫榆河公園目前至少有210種鳥類和136種昆蟲。

  不僅是溫榆河公園,城市綠心、奧北公園以及不少造林地塊,都為野生動植物營造近自然的生存環境。目前,全市共營建生物多樣性保育小區295處,其中小微濕地491處,本傑士堆2200處,人工鳥巢5027個,昆蟲旅館1338處,配植食源蜜源植物44萬餘株。

  有吃有喝,昆蟲鳥獸紛紛重回森林,和人類共享好生態。市園林綠化局數據顯示,全市陸生野生動物達596種,震旦鴉雀、小菊頭蝠、香鼬等為首次記錄,消失近80年的栗斑腹鹀重新回到了京郊。

  珍稀植物也頻頻現身。據統計,全市維管束植物達2088種,包括國家及北京市重點保護植物80種。“近幾年,光是密雲就發現了北京無喙蘭、北方鳥巢蘭、鐵木種群等珍稀、瀕危植物。今年秋天,還首次發現了尖帽草。”北京林業大學生態與自然保護學院博士沐先運説,新物種的不斷涌現,豐富了北京地區的植物區係資料,也是整個地區生態環境變好的標誌。

  副中心擬建國家級植物園

  市民親近自然、探索自然的熱情也空前高漲。今年十一期間,北京植物園舉辦的菊花展引得遊客紛至遝來。除了賞菊外,熱帶展覽館內的珍稀瀕危植物展也成了遊客賞花的熱門區域。無論是溫室三大旗艦植物千歲蘭、巨魔芋、海椰子,還是國內特有珍稀植物篦子三尖杉、香果樹、杜鵑紅山茶等都讓廣大遊客眼界大開。

  不僅有北京植物園,本市還有北京花卉大觀園、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等專業的植物園區,為市民提供了絕佳的植物科普場所。在城市副中心,“十四五”期間還將建設一座國家級植物園,規劃面積約360公頃。

  遍佈全市16區的園藝驛站,則是市民家門口的“微型植物園”,不僅有花有草,還有形式豐富的園藝課程。位於西城區雙秀公園的園藝驛站就是典型的一處。驛站約200平方米,展陳的花卉品種隨季節轉換,既有罕見品種的蝴蝶蘭,也有家常的吊蘭盆栽、蕨類和多肉植物。什麼品種什麼習性,怎麼養活,介紹牌上都有交代。十一期間,驛站面向周邊居民推出了插花、多肉知識講解、永生花製作等多種園藝課程,提前好幾天,名額就被一搶而空。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聯絡處副處長孟繁博介紹,像這樣的驛站本市三年來共建設了98處。

  伴隨著國家植物園體系建設的啟動,北京市民未來將有更多親近自然、了解自然的場所,野生動物植物棲息地將得到更好的保護。北京在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道路上,將更進一步。(北京日報 記者 朱松梅)

編輯:趙春曉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