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詩如畫的黑龍潭
新華網訊:麗江地處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中游,幅員面積2.06萬平方千米,2017年末常住人口129萬人,有漢、彝、納西、傈僳、白、普米等11個世居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0.9%;擁有世界文化遺産麗江古城、世界自然遺産三江並流核心區老君山、世界記憶遺産納西東巴古籍文獻,是全國唯一集三項世界遺産桂冠于一身的地級市,也是國際知名的旅遊城市。
長期以來,納西族和其他民族在長期生産生活中積澱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質樸理念,推動形成了麗江良好的人居環境,也孕育了豐富多彩、神奇燦爛的水文化。
水是麗江之魂。金沙江流經麗江615千米,沿途風光秀麗,有長江第一灣、虎跳峽等天下奇觀。玉龍雪山積雪融化後,雪水穿過高山草甸,從黑龍潭冒出,沿玉河流入古城,所到之處,家家流水、戶戶垂楊。瀘沽湖、程海、拉市海等湖泊如一顆顆靚麗的明珠,在高原熠熠生輝……
麗江,因水而生,因水而美,因水而興,亦因水而憂。隨著以降雨量偏低為代表的氣候變化、以水資源需求量持續增加為特徵的經濟社會發展的共同影響,麗江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水危機:黑龍潭泉群斷流、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城市防洪排澇問題嚴峻、河道淤積、湖庫被人為侵佔、水污染加劇、地下水超採等。
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已成為麗江迫在眉睫、亟待破解的重要課題。水利部開展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為麗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2014年5月,麗江市被水利部列為全國第二批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試點期為2015年至2017年。開展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是麗江應對水危機的必然選擇,不但能夠為麗江古城內外河流水生態環境修復提供有力支撐,而且能夠促進傳統水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同時也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最美麗江、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現實需求。
近年來,麗江市按照“一壩(麗江壩)、三湖(瀘沽湖、程海、拉市海)、四城(麗江中心城區和永勝、華坪、寧蒗縣城)”的總體佈局,重點圍繞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優化水資源配置、構建江河湖庫水系聯通體系、加強節水型社會建設、嚴格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推進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等方面,建立了較為科學完善的水資源管理與水生態文明保障制度體系、健康優美的水生態環境體系、安全可靠的水資源配置與供水保障體系以及特色鮮明的水文化及水景觀體系等四大體系。同時,積極推進麗江市涉水事務一體化建設工程、白沙片區水源地和生態湖泊(濕地群)建設與保護工程、麗江壩水資源循環利用工程、瀘沽湖保護與摩梭文化弘揚工程、小米田水庫水源工程、鯉魚河災後河道綜合治理工程、麗江壩區供排水管網改造工程、麗江市重點水生態旅遊區建設工程等八大示範工程建設,認真實施高原湖庫保護與綜合治理工程、濕地修復與保護工程、地下水保護與水源地涵養保護工程、水景觀及水生態旅遊區建設等33項任務,試點期共完成投資76.9億元。
主要經驗做法
麗江立足於自身資源優勢,以建成“水資源管理科學、水生態健康優美、水資源配置合理、供水安全可靠、水文化及水景觀異彩紛呈”的“山水田城”為一體的富有自然與文化魅力水生態名城和打造世界一流旅遊目的地為總體目標,將水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與“一壩、三湖、四城”發展有機融合,紮實開展了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
強化保障,夯實建設試點實施之基。在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剛啟動,麗江市就成立了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強化組織領導。將《麗江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中的主要任務分解細化下達到各縣(區)和市直有關部門,明確考核指標,壓實責任,確定牽頭單位、責任單位和配合單位。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重要抓手,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為麗江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提供制度保障。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財政資金支持,開展多元的籌資機制為麗江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提供資金保障。通過機制創新、全方位加大宣傳,調動廣大群眾參與的積極性,為麗江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瑞攜手,共商氣候變化應對之策。麗江市與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合作,與瑞士開展了國際合作項目《中瑞合作氣候變化下金沙江流域水資源與風險綜合管理項目》。將瑞士在氣候變化影響分析和風險管理經驗與中方在水利工程規劃和流域綜合管理經驗相結合,提升長江流域應對氣候變化的管理水準併發揮麗江市的試點示範作用,並首次實現了玉龍雪山冰川變化的可視化實時監測,對提高麗江市水資源綜合管理水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多項創建,突圍麗江壩水危機之困。在開展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建設之前,麗江市已經在節水、園林、環境保護等方面開展了多項城市創建工作。目前,麗江市已經成功創建了“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節水型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使得城市綠化面積、人均公園綠地面積不斷提高,節水器具推廣、取用水計劃管理、高效農業灌溉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城市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天藍、地綠、水清、街凈、路暢的宜居環境基本形成。同時,麗江市創建“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工作已經通過省級預評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金沙江綠色經濟走廊建設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中。這些工作的開展,為解決麗江壩區水危機提供了經驗,而且為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提供了良好的群眾基礎,營造了良好社會氛圍。
百湖連片,築牢持續發展生態之基。為了守護好麗江壩區北部這片神奇而美麗的地方,應對玉龍雪山雪線上升、白沙片區石漠化、水源涵養能力差等問題,麗江市開展了白沙片區水源地生態環境湖泊群工程建設。目前,已完成了75個湖泊及相關配套設施的建設,形成湖泊水面面積91.07公頃。項目運行以來,有效地增加白沙片區的水資源調蓄能力,增加了白沙片區的大氣濕度和降雨量,改善了玉龍雪山片區的大氣循環,以及白沙片區砂(石)漠化現狀,營造了新的水景觀,形成了“雪山-森林-草地-濕地-水面”的立體結構,提升了玉龍雪山景區景觀品位。
以點帶面,點亮生態文明畫卷。麗江水生態文明建設以麗江壩為重點,以點帶面,推動水生態文明建設穩步向前。
麗江壩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離不開旅遊業的帶動,而旅遊業的興旺離不開生態水網的支撐。通過加強河湖連通工程建設,統籌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和再生水。黑龍潭是麗江古城水系的源頭,對麗江古城的保護與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按照“古城內外、分質用水、優水優用”的原則,以黑龍潭為核心,通過對壩區水資源統一調配管理,將壩區北部的白水河水以及壩區西部的拉市海水引調至麗江壩區,以地表水補水的方式,確保進入黑龍潭的流量不低於0.5立方米/秒,進入麗江古城的流量不低於0.4立方米/秒,確保最低生態流量要求。加強麗江壩區地下水整治,共封填地下深水井540口,減少壩區地下水開採量。並針對地下水位等開展了實時監測,有效保護麗江的地下水資源。統籌使用再生水,通過麗江壩水資源循環利用工程,補充古城外三束河及其下游清溪河、漁米河、昌洛河等河流水網的生態環境用水,改善河流水網的水生態環境,恢復河道生態景觀。
瀘沽湖是我國為數不多仍保持Ⅰ類水質的天然湖泊。為維護瀘沽湖在當地居民心中“母親湖”的地位,我們將瀘沽湖保護工作與群眾工作有機結合,開展了“全民保護母親湖”的相關工作,提升村民和遊客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參與美麗瀘沽湖建設的積極性。為克服雲南省和四川省行政分割對於湖泊水環境保護的影響,共同組建成立了滇川瀘沽湖保護管理委員會,初步形成了統一的共管協調、聯合執法、相互監管的合作方式,共同實施封湖禁捕、保護候鳥、環保聯合行動等活動,努力探索跨省湖泊水生態環境保護的聯席會議機制。
麗江市華坪縣在提高鯉魚河流域防洪能力的同時,採用河道生態治理的方式,選用生態混凝土、預製生態磚等生態型建材修建河堤。建成後的生態型河堤,具有廊道、緩衝帶和植被護岸等功能,使得水體、土體和生物相互涵養,增強了水體自凈能力,適合生物生存和繁衍,改善河道的水體和生態環境,實現人水和諧的目標。沿生態河道兩岸,結合“七彩鯉河”的主題,修建了鯉魚河水利風景區。
二、取得的成效
通過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麗江市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實,改善了麗江市城市生態環境和河湖健康狀況,取得了較好的生態、社會、經濟效益。2017年,用水總量為5.95億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為0.51,涉水事務統一管理覆蓋率達100%,全面完成2017年國家和省下達的污染物減排目標任務。全市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58.17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29.85%;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由2015年的77.1%提高到2017年的92.1%;麗江壩區污水處理率由2015年的90.9%上升到2017年的96%;入河排污口的監測率達到61.1%。重點區域的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良好效果,通過對瀘沽湖、程海、拉市海及其周邊開展的點源、面源污染治理、面山生態修復等工作,使得瀘沽湖水質始終維持在I類;有效地控制了程海入湖污染物總量,程海湖治理跨上新臺階;提升了拉市海水生態環境品質,拉市海水質得到穩步提升;白沙濕地湖泊群改善了白沙片區石漠化現狀,初步顯現了濕地群的生態效益。地下水保護與涵養工程建設,使得壩區地下水得到有效涵養,保護了麗江特色的泉水生態景觀;城市污水管網建設和收集能力得到很大提高,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態環境。通過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提高了社會公眾保護環境和建設美好生活環境的意識。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促進了農業的高效發展以及旅遊業的轉型升級,為社會資本參與建設最美麗江提供了舞臺,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改善了人居環境,對促進社會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維護生態環境健康起到了積極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斷流達1299天的黑龍潭泉群于2018年8月出流,目前出流量達1.5立方米/秒。通過調查問卷、抽樣調查,居民對水生態環境的滿意度達82.41%。可以説,麗江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總體較好,達到了預期目標。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今後的工作中,麗江市將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以取得成績為基礎,繼往開來,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進一步完善水生態文明建設考核評價體系;攻克難關,進一步提升城鄉水生態文明水準;多管齊下,進一步加大對水生態文明建設的資金支持;持續推進,把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逐步向轄區內全面延伸,實現水生態文明建設全覆蓋,為建設“生態美、環境美、山水美、城市美、鄉村美”的最美麗江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圖片來源:新華網)(麗江市人民政府市長鄭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