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訊:近日,寧波鎮海區蛟川街道一家制藥公司計劃對廠房實施隔層改造,當地發改部門在收到審批申請後,立刻會同規劃部門審核,最後確認該擴建項目在生態紅線內,立即亮起“紅燈”,中止項目立項審批。
早在2013年,鎮海區人大常委會就通過了《關於強化化工産業佈局管理加強環境保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2016年10月,鎮海區在寧波全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態敏感區建設項目管控的實施意見》,劃定了生態保護紅線範圍——總面積106.4平方公里,其中一級管控區9.3平方公里、二級管控區97.1平方公里。在佔比近一半的生態敏感區內,所有建設項目都被嚴格管控。
鎮海是工業大區,企業眾多。由於以往辦理程式規定,發改部門立項階段,規劃部門的審批意見不作為前置條件。所以,部分企業雖已取得發改部門的立項批復,卻因不符合生態紅線要求,無法通過後續審批,多跑了“冤枉路”。
針對這個問題,去年12月下旬,鎮海區發改、規劃部門聯合推行“黃燈制”緩衝審批模式。即發改部門在收到立項申請時先亮“黃燈”,並立即會同規劃部門確認項目是否在紅線內。符合規劃生態紅線保護要求的,企業可進入綠色審批通道快速受理;而在生態紅線範圍內的項目,將堅決不予受理,並同步進入生態保護紅線分類管控程式。
鎮海區審管辦相關負責人説:“‘黃燈制’緩衝審批模式,是對現有審批流程的優化和再造。它通過將審核意見前置,實現源頭劃控,既能讓企業節約申報時間,避免走‘冤枉路’,也可強化生態敏感區保護,維護企業應有權益。”
“紅燈停,綠燈行,黃燈審批控源頭”,截至目前,已有近5家企業進入該審批模式,不符合要求的兩家企業,未進入後續審批。
據了解,2013年至今,鎮海區通過嚴格項目準入機制,已否決288個項目,關停並轉化工、酸洗等企業150家,整治提升300余家,基本實現化工區規劃控制紅線外無化工企業的目標。(記者 施力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