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天更藍水更綠——福建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紀實

2017-04-28 09:57:12  來源:人民網  責編:陳晨

  人民網訊:相比5年前,全省單位GDP能耗從0.666噸標準煤/萬元下降為0.531噸/萬元,降幅達到20.2%,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福建“十二五”單位GDP能耗下降16%的任務。2015年,全省減排目標全面完成,其中:COD減排3.2%(目標0.5%),氨氮減排4.7%(目標0.5%),二氧化硫減排5.1%(目標持平),氮氧化物減排7.9%(目標1%)。同時,“十二五”污染減排約束性任務全面完成,其中:COD累計減排12.4%(目標6.3%),氨氮累計減排12.4%(目標8.4%),二氧化硫累計減排14.1%(目標7%),氮氧化物累計減排15.3%(目標8.6%)。“十二五”時期,節能減排任務全面完成,森林覆蓋率從63.1%提高到65.95%。

  “十二五”以來,福建省通過實行財政獎勵、差別電價等政策,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化解産能過剩矛盾,促進産業結構調整優化。福建省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工信部下達的“十二五”淘汰落後産能目標任務。

  經濟要發展,環保要守緊,“福建模式”日漸成型

  選擇什麼樣的發展模式與路徑,折射的是對發展的認識怎樣。

  “山清水秀但貧窮落後,不是美麗福建;殷實小康但資源枯竭、環境污染,同樣不是美麗福建。美麗福建,應當是‘百姓富’與‘生態美’的結合。”福建省委書記尤權如是説。

  時針撥回21世紀之初,其時的全球各地都還沉浸于對新世紀未來發展的憧憬,而剛剛經歷了亞洲金融危機陣痛之後的福建,也涌動著迎接新一輪快速發展的渴望。但其時的福建面臨的是一種怎樣的發展環境和條件呢——人均耕地全國最少,自然災害交替頻發,而傳統工業發展之下伴生的污染、酸雨等問題使得全省環境承載能力面臨嚴峻考驗。

  世紀之交,風雲激蕩。福建省決策層在全省提出“任何形式的開發利用都要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進行,使八閩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經濟社會在資源的永續利用中良性發展”。為此,2001年福建省政府專門成立了生態建設領導小組,開始了有史以來福建最大規模的生態保護調查。一個名為“生態省”的戰略構思,逐漸浮出水面。

  儘管從改革開放到世紀之交,福建經濟總量增幅取得年均13%以上的增長,但作為一個此前國家幾無一分投入的後發之省,到2000年時福建GDP總量仍不足4000億元、財政總收入不到370億元。“以這樣並不算雄厚的實力卻制定如此龐大的戰略規劃,的確顯示了福建決策層對於生態建設的遠見卓識。”時任福建省社科院院長、曾參與“生態省規劃綱要”設計的嚴正告訴記者。

  此後的15年至今,福建高層先後歷經多任班子,始終推動福建生態文明探索——2006年4月,省政府下發《關於生態省建設總體規劃綱要的實施意見》,全面推進生態省建設;2010年1月,《福建生態功能區劃》正式實施;同年6月,福建省人大常委會頒布《關於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2011年7月,省政府下發《福建省“十二五”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專項規劃》;同年9月,省政府下發《福建生態省建設“十二五”規劃》,明確到2015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生態省建設主要目標基本實現,率先建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2014年,福建被國家批准全國第一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

  率先在全國探索流域生態補償;率先在全國實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率先在全國推行海域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成立全國首個省級生態環境審判庭;對污染治理不到位的地區“環評限批”;掛牌督辦300余家環境“問題企業”……至2015年底,福建已連續37年成為全國唯一一個水、空氣、生態環境全優的省份——至2015年,12條主要河流水域功能達標率98.1%,三類以上水質比例94%,高出全國平均水準近30個百分點;23座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平均99.5%,廈門、福州二城空氣品質分列全國第二、六位。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