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訊:科技創新探索生態循環農業技術模式;打造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基地、試點縣,經濟生態效益凸顯……近年來,海南通過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向“綠色”要效益,著力建設農業生態循環體系。
科技創新擰上循環“發條”
廢棄地膜經挑揀後送入傳送帶,出來時“變”成了工業原料塑膠顆粒……2014年初,海南天明農業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在海南探索農田廢棄物處置,建成年處置量1萬噸的加工廠,已累計回收、處置廢舊農膜超2萬噸。
該公司總經理張落星説:“2.5噸農膜可生産1噸塑膠顆粒,每噸可賣3000多元。”據了解,海南按照廢舊農膜回收處置每噸補貼3500元、廢舊農藥包裝物每噸補貼1.4萬元的標準,已在10個市縣展開田間廢棄物治理。
海南正業中農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則“向大海要農藥”。以往被當作垃圾丟棄的蟹殼、蝦殼,被提取出寡糖免疫誘抗劑新型生物農藥“海島素”,具有防病、增産、改善品質的效果。公司行政總監張偉介紹,使用“海島素”能減少30%以上的化學農藥施用,目前“海島素”已在全國25個省份推廣面積超5000萬畝。
為了進一步支持企業開展生態循環農業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海南將於近期成立生態循環農業科技創新與技術推廣聯盟,聯合省內外農業科研院所以及農業高新技術企業、龍頭企業,建立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