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生態立縣 推動綠色發展

2017-07-06 10:08:51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石門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邊界,屬武陵山余脈,境內群山薈萃、溪河縱橫。石門縣委縣政府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強力推進環境保護,先後獲得了“全國文明縣城”、“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等榮譽。

  確立“生態立縣”戰略,構建大環保格局

  一是確立“生態立縣”戰略。2015年在縣委第十一次全會上作出“生態立縣”戰略部署,把“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石門”作為十件大事之首來推進。制定了《石門縣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要求二類以上管控區要佔全縣面積的65%,確保環境品質不下滑、保護面積不減少、生態功能不降低、生態系統不改變。

  二是推動公眾提升環境意識。縣委中心學習組多次組織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學習,承辦第二屆湖南生態文明論壇石門年會和高峰論壇,與全國各地近600名專家交流生態文明創建的成功經驗。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帶動全社會共同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三是構建大環保工作格局。致力於建立和完善環保部門監督管理、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大環保工作機制。成立縣環境保護委員會,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堅強領導。組建環保糾察隊,開展“全天候、不間斷、無死角”巡查,既督政督企,又督事督人。

  把履行環保職責作為貫徹新理念之要

  一是強化舉措,建立“硬環保”運行機制。硬化制度約束,出臺《石門縣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試行)》等文件,著力抓住“關鍵少數”。健全縣、鄉、村三級監管體系,建立環保工作考核機制,重大環境問題納入“一票否決”範疇。

  二是重拳出擊,形成“嚴環保”高壓態勢。嚴格項目審批,落實“三線一清單”約束機制,從源頭防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問題。近兩年來,縣環保局審批建設項目242個,清理環保違法違規項目75個,否決7個不符合審批要求的項目。

  三是強化支撐,提升“全環保”保障水準。以建立健全“全域環保、全員環保、全産業環保和全過程環保”為目標,加強組織保障,配齊、配強領導班子,逐步解決專業人員較少、業務能力水準與形勢不相適應等問題。強化設備保障,高標準配備車輛和裝備,提高監測和執法能力。提供經費保障,逐步加大環境保護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重。

  把環境保護融入經濟發展之中

  一是爭創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打造區域生態文明建設升級版。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從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生活、生態制度、生態文化等多個方面進行規劃設計,明確提出到2020年,把石門創建成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的目標。

  二是加大綜合施策力度,打好三大污染防治攻堅戰。以解決大氣、水、土壤污染問題為重點,全面加強環境污染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制定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重點推進大氣重點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污染減排工作。全面開展水污染防治,抓好洞庭湖生態經濟區水環境綜合治理,制訂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基礎設施規範化建設。組織雄黃礦土壤污染治理修復,編制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

  三是加快轉型升級節奏,做好産業調整加減法。依法關閉57家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五小”企業,對18家重點工業企業進行污染源達標治理,完成60多個污染源治理項目,關停24家黏土磚廠、11家煤炭企業和34家非煤礦山企業。在做好生態“減法”的同時,全力做好生態“加法”。大唐、華電石門公司利用電廠尾水資源發電,利用二氧化硫廢氣製造脫硫石膏;石門海螺水泥公司利用窯尾餘熱配建1.8萬千瓦低溫餘熱發電系統;石門海創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理生活垃圾;建立以雲計算、雲存儲、雲應用、雲服務運營為特色的互聯網數據中心。

  四是立足生態資源優勢,打開綠色農業致富門。充分利用豐富的綠色資源,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産,大力發展柑橘、茶葉、高山蔬菜、烤煙、家禽、生豬六大生態特色産業,並不斷提升産業品質,推介産業品牌,成為“全國十大生態産茶縣”之一、“全國柑橘標準化示範區”和“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産品)品質安全管理示範區”。2016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産值67億元,同比增長3.9%;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92元,同比增長9.3%,帶動一大批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作者係湖南省常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中共石門縣委書記 譚本仲)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