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26歲的何波,學過戲劇拍過小品演過電視。為照顧患病養父他回到老家合川區三廟鎮發展生態農業,年入百萬元。現在他和鄉親們的夢想是,三廟河在治理之後,夏可游泳,冬能飲水。
26歲的他不僅會種莊稼,還熱心生態保護。重慶市河長辦透露,何波是合川區也是重慶市首個民間河長。
兩個身份
今年他種的蓮子預計毛收入100萬元,成本40多萬元。這個季節有點熱,何波最關心的是三廟河裏的水是否夠用,怎麼才夠用。兩個身份決定了他必須有這個擔憂:他是三廟河響水灘沿岸200多畝荷田的老闆,也是三廟河響水灘段的民間河長。
8月1日清晨,何波和工人一道去採蓮子。出門前,他來到堂屋,也是他的辦公室。辦公椅背後的墻壁上有一大幅字:勤。
“哪怕只有短短一兩秒,每天出門都得看一次。”何波説,這是精神食糧。
説話間,何波換好鞋出門了。父親何代均跟在他後面,何波是他26年前撿來的。和其他工人一樣,何波也給父親發工資,幹一天50元。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幹得很喲!下游的莊稼需要水,河裏蓄的水要多放點下去。”採蓮的時候何代均提醒何波,該申請放水到下游去了。
兩公里長
何波是民間河長,治理、義務管理的河道有兩公里長。他沒有水資源的調度權,要請示鎮上的總河長,也就是三廟鎮黨委書記胡世才。給胡世才打電話,胡世才説正在綜合上下游情況,讓他等候通知,早了晚了都不好,要找一個最好的時機。
上午10點半的樣子,太陽火辣了,何波和工人挑著勞動成果回家。何波説,蓮全身都是寶,荷花可以賞,荷葉可以賣,蓮蓬、蓮子、藕、荷葉稈也能賣……種蓮極少使用化肥,還可以凈化水質。
午休時,他給大夥分享環保常識,這和一個“引導規則”有關。引導規則是合川河長制辦公室徵求各方意見後制定,它不是強制性規範,只是倡議。
“河裏養鴨子放養是好,但糞便都在河裏,怎麼辦?”何波隨口説起引導規則中提到的:單戶存欄10羽以上鴨、鵝等水禽不應在河庫水域放養。
“到底養多少只?不好一碗水端平,乾脆不養最好。”在何波家中務工的劉世菊説。
“也不能不養,可以在自家池塘養!我家孫娃喜歡吃土鴨、土雞,我每年都要養幾隻。”同樣務工的陳明芳説。
一番聊天后,何波建議:“不要管多少,這個眾口難調,我們一視同仁,乾脆都不放養,可以在自家池塘養嘛!”
何波悄悄告訴重慶晚報記者,引導規則中提的一些建議,他們通過類似拉家常,潛移默化慢慢落實。
兩個目標
趁著工人們做飯,何波要去三廟河看看。馬上準備加大放水量,此前漲水留下的一些雜物和白色垃圾要清理一下。
下午3點,家中來了客人,討論如何一起改變村貌。“做項目可以,但合作的項目一定要對環境沒有污染的。”何波説,大家未來的目標是:家鄉的三廟河夏可游泳,冬能飲水。
傍晚,何波收到了向下游放水的通知。2日,合川又下了一場雨,三廟河的河水充沛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