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南昌實施全國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以來,先後投入300多億元,不斷加強水安全、水環境、水景觀、水文化建設,初步構建了“水凈流清家園美、河湖環繞潤豫章”的良好水生態環境,給“美麗南昌”增添了靈秀之氣。
正本清源 頂層設計
因為設施不完善,一到下雨天,城市污水經常溢流到河湖中“污染”水質;農村生活污水直排河道,生活垃圾隨意堆積,生態種養模式普及率較低;部分污水處理廠還在執行國家二級排放標準……由於歷史原因,有水“豐”之喜的南昌同時存在水“臟”之憂。
水是生命之源、生産之要、生態之基。對多水的南昌而言,建設生態文明,關鍵是要做好水文章。
對中國水都而言,治水是一篇大文章。為此,南昌成立了高規格的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和建設推進指揮部,並在編制實施《“鄱湖明珠·中國水都”建設總體規劃》、《南昌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的基礎上,委託中國電建集團編制了《南昌市水環境治理綜合規劃》,致力打造全國城市治水新標杆。在資金籌措方面,南昌一邊爭取中央及省級項目資金,整合市、縣地方財政資金,一邊建立完善“政府引導、市場推動、多元投入、社會參與”的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投入機制。
激濁揚清 全面推進
每天清晨,來撫河公園健身的市民熙熙攘攘。大象湖風景區提升改造工程實施後,撫河兩邊建設了矩形超大箱涵,截污箱涵不僅讓撫河水變清了,建在箱涵頂上的綠化遊步道還增加了市民休閒健身的空間。“這兒空氣很好,路面乾淨,環境優美,週末一家人來走走很放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路的文明路牌,為這優美的環境增添了一份‘文明感’。”新豐花園小區居民李劍德笑著説。
河水清、河岸綠、人歡欣,撫河公園的變化是南昌推進水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污水不往清水裏“潑墨”後,“還清水于河湖”的治水目標水到渠成。記者從市水務局了解到,自啟動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工作以來,我市實施了象湖、撫河、梅湖、玉帶河等城市水體的截污整治工程,大大降低了“雨污合流”對城市水生態系統的污染幾率。
此外,我市還完成了一批污水處理廠一級A提標改造工程,招賢、梅嶺、太平三個污水處理廠投入使用,畜禽禁養區內關閉或拆遷養殖場4169戶,天然水域及小二型以上水庫全面禁止施肥養魚,軍山湖、瑤湖、黃家湖水質得到明顯改善。
水凈流清 成效明顯
走進象湖濕地公園,記者看到的是一派野趣自然的景象。湖中的水生植物生機盎然,野鴨、白鷺不時“一飛沖天”,遊園市民踏著生態駁岸,可以與湖中清水進行親密接觸。南昌水生態文明建設,給城市帶來了靈氣,給市民帶來了福利。家住施堯路的涂鳳琴告訴記者:“我和老伴經常來這裡晨練,因為這裡的景色很好,空氣清新,在這裡做做運動,心情也變好了。”
通過實施城市水系引水活化、河湖水系清淤截污、河湖生態修復治理等工程,我市形成了“一江通三河、九龍串十珠”的水系格局,中心城區主要水體水質由劣五類或五類提高到了四類以上。現在,城區居民出門步行20分鐘可見水,且可見的水體水環境、水生態良好。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實施的贛東大堤風光帶景觀工程把大堤加固、水源保護、岸線整治、水景美化、經濟開發五者結合起來,在全國率先打造了第四代濱水空間和第四代濱水岸線。在南昌市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技術評估會上,水利部高級工程師董哲仁表示:“沿江大堤風光帶建設的做法,武漢、上海、安徽等地都有。與這些城市相比,南昌的贛東大堤風光帶建設在濱江岸線管理觀念上有了提升,特別是風光帶建設中常水位與洪水位地帶建設結合的理念非常完美,可以説這是國內目前最先進的理念。”(供稿單位:國家水利部 編輯:王雅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