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訊:“河長制”既是一項工作,也是一種責任制。就是通過全面推行河長制,讓各級領導幹部擔任“河長”,負責轄區內河湖的污染治理和日常管理,讓受到污染、“不健康”“亞健康”的河湖得到“治愈”“康復”,並使域內的所有河湖有人管、有人負責,形成管護長效責任制,從而保持“河清水凈岸綠景美”的良好生態環境。
一、全面推行河長制的背景及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産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充分表明新時代把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美麗中國建設擺上重要位置,是全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做好河湖管理保護工作。2016年11月2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對全面推行河長製作出總體部署,這是我國水治理體制和生態環境制度的重要創新,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首先,加強生態保護、推行河長制是戰略思維的體現。在生態環境保護上一定要算大賬、算長遠賬、算整體賬、算綜合賬,不能因小失大、顧此失彼、寅吃卯糧、急功近利,要將生態環境保護作為長期任務,久久為功。其次,加強生態保護、推行河長制是辯證思維的體現。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決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第三,加強生態保護、推行河長制是系統思維的體現。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做比,由一個部門負責管理職責,對山水林田湖草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第四,加強生態保護、推行河長制是底線思維的體現。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提出加快構建生態功能保障基線、環境品質安全底線、自然資源利用上線三大紅線。牢固樹立生態紅線的觀念,在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上不能越雷池一步。
二、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加強河湖保護和水生態環境改善,維護河湖健康生命,既是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也是努力把龍江打造成為“生態強省”、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行動。黑龍江省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881條,總長度9萬多公里;流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以上河流21條,總長度1萬多公里。有興凱湖、鏡泊湖、連環湖和五大連池等常年水面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湖泊253個,水面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雖然我省河湖與經濟發達省份比污染沒有那麼嚴重,但由於受歷史及多種因素長期影響,河湖生態也不同程度受到破壞和污染,一些地方對河湖重開發輕保護,重治標輕治本,侵佔河道、圍墾湖泊、農業面源污染、超標排污、人畜糞便污染、垃圾污染、非法採砂等現象時有發生,有些問題也很嚴重。“落實河長制”已經寫入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切實提高對全面實施河長制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真正下決心把河湖管護好,把環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態環境建設好,著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格局,讓龍江大地“天藍、水清、地綠、景美”成為常態。全面推行河長制還是一件關乎民生福祉的好事實事。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及韆鞦的事業,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是全面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有機組成部分。河湖水質是生態環境的重要內容,特別是廣大群眾對改善水質環境的訴求日益高漲,對水質問題的關注不斷上升。能否用上清潔乾淨的水,是老百姓最基本的環境夙願,也是最大的民心工程。如果水和生態環境還是“山河依舊”,那麼群眾就會不滿意,增強群眾幸福感就會成為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