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水資源管理中心原總工程師 田玉龍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報道(王風雲 劉寶紅):黨的十八大對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確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突出地位,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佈局,明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十九大報告中,對生態文明建設更加重視,著墨很多,生態文明被提及多達12次,首次提出了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在黨章中寫入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針對全面深化河長制,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對水利部水資源管理中心原總工程師田玉龍進行了專訪。
田玉龍説:“水資源是生態系統中最重要、最活躍的因子,江河湖泊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是生態系統和國土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具有不可替代的資源功能、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河湖管理保護髮表重要論述,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環境之危、民族存續之危,強調保護江河湖泊,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全面推行河長制,是我國水治理體制和生態環境制度的重要創新,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從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看,加強河湖管理保護,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熱切期盼。”
談到不同區域不同發展階段河流會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和問題方面,田玉龍表示,我國的水資源特點是時空分佈不均、南北差距較大、經濟發展不平衡、東中西快慢不一,在實行河長制時需特別注重加強分類指導。他還講到,各地河湖水情不同,發展水準有別,河湖保護面臨的突出問題也不盡相同,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因地制宜,因河施策,著力解決河湖管理保護的難點、熱點和重點問題。對生態良好的河湖,要突出預防和保護措施,特別要加大江河源頭區、水源涵養區、生態敏感區和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力度;對水污染嚴重、水生態惡化的河湖,要強化水功能區管理,加強水污染治理、節水減排、生態保護與修復等。對城市河湖,要處理好開發利用與生態保護的關係,劃定河湖管理保護範圍,加大黑臭水體治理力度,著力維護城市水系完整性和生態良好;對農村河湖,要加強清淤疏浚、環境整治和水系連通,狠抓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保護和恢復河湖的生態功能。他還提到,今年9月,水利部辦公廳印發了《“一河(湖)一策”方案編制指南(試行)》的通知,為各地進行河長制頂層設計進行指導。
現在和將來的較長一段時間內,水生態修復都是我國面臨的重要生態文明建設任務之一。如何用科學方法提升水生態修復過程,田玉龍説道,2013年,水利部在深入總結以往工作基礎上,正式啟動了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選擇了兩批共105個當地政府支持、基礎條件較好、代表性和典型性較強的市、縣,開展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工作,探索不同發展水準、不同水資源條件、不同水生態狀態地區水生態文明建設的經驗和模式,已取得明顯成效。今年正對46個第一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進行技術評估,從已評估完成的情況看,試點城市普遍實現了水環境品質的整體提升,優化了水網格局,水環境品質明顯提高,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很顯著。
河湖治理是一個需要長期實現的過程,河長制重在建立水清岸綠的長效機制,變集中式治理為常態化治理,實現“河長治”。田玉龍指出,河湖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命之源,河湖生態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人類文明的進程。河湖管理保護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和不同行業。河長制堅持領導挂帥、高位推動,把地方實行河長制創造的寶貴經驗推向全國,可以有力地協調各方,合力投入河湖治理,必然帶來一場持久廣泛的河湖整治的大推動;河長制讓地方黨政領導擔任各級河長,成為名副其實的河湖代言人,必須統籌兼顧五個文明建設,擺正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關係,充分發揮河湖的資源功能、生態功能和經濟功能,“河長制”就可以“河長治”。
奔流在祖國各地大小江河都被稱為母親河,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希冀和盼望。實行河長制,就是黨和人民政府帶領廣大人民群眾繼續發揚不忘初心,擼起袖子加油幹的精神,建立健全配套制度,完善長效管理機制,嚴格責任考核追究,抓好宣傳引導,積極營造良好氛圍,把一條條母親河(湖)打扮的美麗動人,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使綠水青山常在,金山銀山實在,讓人民群眾充分感受到生態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圖片來源:田玉龍 水利部水資源管理中心原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