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費縣石井鎮: “三大法寶”全力決戰脫貧攻堅

2017-12-04 15:45:15  來源:國際在線  責編:陳晨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山東費縣石井鎮位於費縣西南45公里處,位置偏遠,貧困人口眾多,現有行政村21個,其中省定貧困村10個,是典型的農業山區。自全縣精準扶貧工作啟動以來,該鎮立足各貧困村特點和優勢,創新多種脫貧工作機制,嚴格落實各項政策,推動精準扶貧工作高效、有序開展。

  光伏增收,陽光脫貧。該鎮利用現有光伏産業優勢,推動光伏産業“做大做強”,根據當地各村實際,因地制宜,大力實施光伏增收工程。大力推進村級集中式光伏,針對18歲以下、65歲以上無勞動能力且無法獲得貼息貸款扶持的貧困人口,由鎮、村兩級出資在石井村等先行試點建設集中式光伏電站,幫助貧困人口實現兜底脫貧。石井村集中式光伏電站規劃佔地4000平方米,設計裝機功率300千瓦,按照每人3千瓦、一年收入3900元計算,建成後可實現脫貧100人。目前,佔地1200平方米、裝機功率100千瓦的一期工程,已完成建設。該試點建設完成後,將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以點帶面,在全鎮範圍內全面推開。大力推進家庭分佈式光伏電站建設。針對18歲至65歲且能夠獲得貼息貸款扶持的貧困人口,在適宜安裝光伏電板的房頂,成方連片規劃建設家庭分佈式光伏電站,按照每人投入2萬元貼息貸款可建3千瓦光伏電站,可實現每人年收入3900元,幫助部分貧困人口致富脫貧。

  産業支撐,綠色脫貧。石井鎮結合農業結構調整有利時機,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力促貧困戶依靠産業支撐,實現綠色脫貧。立足金石井蔬菜基地建設,採取“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實現致富脫貧。一方面,引導有勞動能力並有意向的貧困戶加入金石井蔬菜種植合作社,採取集體流轉農戶土地建設、反租倒包給貧困戶或大戶承包、其他貧困戶分紅或到蔬菜基地務工增收的方式,逐步實現脫貧。另一方面,整合附近貧困村資源,引導其他村貧困戶到該園區投資建設經營蔬菜大棚,並吸引不投資的貧困戶到園區蔬菜大棚就地打工,提高家庭收入,實現脫貧。依託臨沂潤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高岩社區投資建設油用牡丹産業園,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産業扶貧模式,實現增收脫貧。一方面,依託油用牡丹和紅樹莓特色種植專業合作社,優先安排高岩村等5個南部山區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産業園務工,與企業簽訂用工協議,可實現務工收入脫貧202人。針對18歲至65歲的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引導貧困戶利用農商銀行小額貼息貸款入股到油用牡丹種植合作社,參與分紅,每年保底收入3600元,可實現脫貧126人。另一方面,在産業園區巨菌草種植基礎上,籌建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引導有養牛意願的貧困戶簽訂養殖回收合作協議,實現養殖增收脫貧。

  易地安置,搬遷脫貧。該鎮充分利用整村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針對村莊位置偏遠、群眾出行不便、貧困戶脫貧增收困難的實際,確定對小岩子、老宅子、東板橋、石棚溝等4個自然村實行易地扶貧搬遷。通過易地安置,改善生産生活條件,把搬遷復墾的土地以易地搬遷戶通過貼息貸款進行種植的方式,真正實現搬遷脫貧。目前,易地搬遷工作已啟動,涉及搬遷的自然村全部完成易地安置區域選址、測量等工作,于6月30日之前開始安置區建設,確保2017年全部完成搬遷脫貧任務。(供稿單位:臨沂費縣扶貧辦  編輯:王雅茹)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