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番茄
青海日報訊:在今年的脫貧攻堅工作中,為實現100個貧困村退出、2.33萬貧困人口脫貧的目標任務,使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7%,西寧市把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緊密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特色種養業、現代服務業、生態文化旅遊業、民族特色手工業等扶貧主導産業,構建了“戶有增收項目、村有主導産業、縣有扶貧産業園”的扶貧産業格局,使貧困群眾走上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的路子,促進生態生産生活良性循環。
投入3.1億元,扶持1.7萬戶貧困戶發展到戶産業,實現5.7萬有能力有意願的貧困人口産業扶持項全覆蓋。投入6300萬元,實施21個村旅遊扶貧項目,打造了花海農莊、鄉趣卡陽等一批鄉村旅遊品牌,帶動811戶貧困戶、2777個貧困人口參與發展農家樂、鄉村土特産品銷售等實現增收。投入1500萬元,撬動各類資金2億元,在3個貧困縣建設扶貧産業園區,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帶動1.2萬戶貧困人戶增收。
全市330個貧困村全部註冊了扶貧互助協會,大力培育經濟實體和新型經營主體,提高貧困群眾組織化程度,增強了村集體經濟實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目前,330家互助協會,發放互助金借款7871.26萬元(其中貧困戶借款1647.8萬元),撬動金融貸款22081.3萬元。大力開發生態公益性管護崗位,安排2806名貧困人口就業,年人均增收1.4萬元。(記者 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