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煤塌陷區 變身大花園

2017-12-15 10:50:21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文章內容

潘安湖航拍圖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潘安湖濕地公園的前身,是一個坑洼不平的採煤塌陷區

  人民日報訊:“是潘安湖的生態修復,讓我換了個活法!”14日,在江蘇徐州賈汪區馬莊村,80歲的村民王秀英説。

  王秀英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徐州香包”代表性傳承人,潘安湖濕地公園就離她的工作室不遠。儘管是冬日,公園裏依然是飛鳥蹁躚、湖闊景美、遊人如織。但這個人工湖的魅力,遠遠不止於此。

  生態修復,美景重現

  就在7年前,這裡還是徐礦集團權臺礦和旗山礦的採煤塌陷區域,坑洼破敗、灰頭土臉——和美麗一點關係沒有,“黑、臟、亂”是它的真實面孔;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當時周邊居民的真實生活寫照。

  賈汪有著130年的煤炭開採史,煤礦最多的時候,大小煤礦有226對。全區累計出産原煤3.6億噸,為江蘇乃至全國早期的經濟建設作出過重要貢獻。但由於長期煤炭開採,全區塌陷地面積高達13.23萬畝,佔全市塌陷地面積的1/3還要多。

  2001年,賈汪“7·22”瓦斯爆炸事故,讓這裡的226對礦井陸續關停,此前過於依靠能源的發展路徑被捨棄。然而,百年採煤史已經給這座城市留下了道路斷裂、村莊淹沒、農田沉降的爛攤子。

  資源枯竭了,思想不能枯竭。賈汪區委區政府痛定思痛,堅定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2010年3月,賈汪區正式對潘安湖採煤塌陷區實施改造,並提出改造不僅要有決心,更要有智慧。利用採煤塌陷形成的地形地貌,通過“挖深填淺、分層剝離、交錯回填”為核心的土壤重構技術,對採煤塌陷破壞的土壤進行重構,恢復土地生態調節功能。

  另一個契機在2011年秋天到來。全國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名單出爐,賈汪名列其中。隨著省、市相繼出臺《關於支持徐州市賈汪區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的意見》,對潘安湖採煤塌陷區實施改造就成為“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的生動詮釋。

  “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江蘇省單體投資最大的一宗土地整理項目。將總佔地17400畝的塌陷區域改造治理成‘基本農田整理、採煤塌陷地復墾、生態環境修復、濕地景觀開發’四位一體的綜合項目。”潘安湖管委會副主任胡昌龍介紹,在原來一片廢墟的塌陷地上,建設成了總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7000畝、濕地景觀2000畝的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成為全國採煤塌陷治理、資源枯竭型城市生態環境修復再造的樣板。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