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建設湖濱特色生態之城

2017-12-19 09:57:47  來源:新華日報  責編:陳晨

  新華日報訊:從建築設施到城市建設管理,城市的變化體現在每一個細微之處。近年來,宿遷收穫了眾多代名詞——“彩色城市、林蔭城市、花園城市、海綿城市”,這些都在某一個側面展現出這座年輕城市的快速發展,也體現了宿遷群眾對於城市變化的高度認可。伴隨著城市發展變化,在宿遷群眾用腳投票的選擇中,可以窺見宿遷市住建局不斷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準,為提升宿遷城市形象、推動宿遷區域發展所做的有益嘗試。

  創新管理模式 打造“綠色之城”

  今年以來,宿遷市民發現越來越多的機關單位的庭院正在“打開大門”,成為市民休閒、健身、遊憩的開放場所。宿遷市建設大廈、宿豫區財政局于近期剛剛完成開放改造,這兩個“共享庭院”總共綠地面積約15.2萬平方米,融合了周邊區域建築、景觀,合理配置了座椅坐凳、健身器材、垃圾箱、亮化等服務設施,為群眾健身提供開闊的活動場地,而兩個“共享庭院”的受益人群達7.8萬人。

  “共享庭院”就是變“庭院深深”為“市民共享”,宿遷市住建局在園林綠化工作方面的這一創新舉措,給市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美好體驗。據介紹,自2016年以來,宿遷市住建局先行完成市水務局、煙草局等5家單位庭院試點開放,實現庭院內部綠化、道路、設施公共化。今年以來,宿遷市住建局將機關單位庭院開放改造工作向縣區延伸,全面規劃、統籌部署,對30傢具備條件的機關單位庭院實施開放式改造,構建突出功能性、文化性、景觀性的城市綠色開放空間體系。

  在宿遷市住建局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共享庭院”不是簡單的拆除圍墻,而是按照民生導向,圍繞周邊市民的日常活動需求,將單位庭院綠地與城市綠地進行有機串聯,融合周邊區域建築、景觀,合理配置座椅坐凳、健身器材、垃圾箱、亮化等服務設施,為群眾遊憩健身提供開闊的活動場地。在整體規劃中,啟動改造的單位庭院按照一條“綠軸”貫穿整個景觀空間的設計思路,統一規劃設計,打造風格統一、各具特色的開放綠地。宿遷市煙草局用綠色植物裝飾門衛房外立面,打造市區首個“綠房子”特色立體景觀;宿遷市農委庭院中央下沉空間以抽象的薔薇花作為鋪裝圖案,突顯浪漫愛情的薔薇花語,在提供休憩、表演、燈光秀等多種功能的同時,與西側的愛情隧道共同打造愛情主題街區;宿遷市水務局庭院改造注重傳承歷史記憶,對部分墻基、門衛房、門牌號、宣傳欄等現有建築、設施適當保留和翻新,並進行藝術化處理,營造屬於城市獨有的單位大院文化印記。

  “共享庭院”推行的背後折射出宿遷市住建局的創新管理理念,這樣的創新在“具美評審機制”中同樣得以體現。去年4月,作為宿遷市區民生園林綠化重點建設項目的鳴鳳漙公園,在歷時8個月的建設後正式投入使用。公園佔地2.5萬平方米,設“浪漫花徑”、“水垣天地”、“水灣棧道”、“城市綠芯”四個功能區。其中,“水灣棧道”的概念取自黃河“九曲十八彎”的形態。古樸的木質棧道綿延曲折,好像一隻金色鳳凰安靜地棲息在水面。古老的黃河與靜謐的池塘流通交匯、蜿蜒流淌。同時,河岸兩側種植茭白、浮萍、金魚藻等水生植物,不僅可以凈化水質,還可以營造出水綠相映的岸線景觀。

  鳴鳳漙公園正是宿遷市住建局“具美評審機制”的一次成功實踐。據介紹,“具美評審機制”旨在引入藝術力量方案創作和評審,創新引入畫家、書法家、攝影家等藝術家參與項目的設計和評審,使園林綠化項目的規劃建設更符合美學要求。為了推進相關機制,宿遷市住建局專門成立具美專家庫,從宿遷市內外遴選出十多位知名畫家、書法家、攝影家等作為專家庫成員,從前期的景觀構圖到後期設計階段對項目進行具美評審,確保景觀營造更有藝術品位。為了避免在設計初期就出現審美偏差,宿遷市園林局在項目設計前期,就邀請相關藝術家率先介入,提出設計思路,經過反復推敲、比選,使方案內容不僅滿足功能需求,更展現美學特徵。同時,邀請具美評審在方案審查、工程施工、完工驗收、工程養護等各階段保持全程跟進,以幫助園林綠化景觀儘快達到具美的境界。鳴鳳溥公園正是宿遷市園林局運用具美評審機制精心打造的有特色、有品位、有視覺衝擊力的城市園林綠化景觀。

  細數宿遷近年來在園林綠化方面的各項改變:鳴鳳漙公園、下相公園、三台山森林公園、古黃河水景公園等一批兼具文化底蘊和時尚元素的精品公園對外開放;千島湖路銀杏大道、洞庭湖路櫻花隧道、文匯巷紫薇大道等一批更具現代感的景觀道路改造完成;國土西巷愛情隧道、黃河南路最美花街等一系列創意項目先後落地。在市民的感官中,一座“綠色之城”正在逐步呈現。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