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現場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壤塘,名為“壤巴拉塘”,意思是“財神居住的地方”,蘊藏珍寶、吉祥自在的地方。這片被譽為“懸天凈土壤巴拉”的祥瑞土地,生態資源豐富,孕育了延綿千年、深厚豐盈的文化傳承,康巴、安多、嘉絨多民族在這裡親如兄弟、風雨同舟。壤塘地處高原牧區和林區過渡地帶,長江黃河上游生態保護重地,路遠山遙、地廣人稀,守候著美麗的碧水青山,珍藏著千年的文化傳承。
2017年16至17日,清華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所、浙江大學漢藏佛教藝術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與四川省阿壩州、壤塘縣政府等,在上海共同舉辦了以“壤塘——新時代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踐”為題的學術交流活動,朱清時、沈衛榮、錢文忠、謝繼勝、格桑益西等60多位學者和藝術家,從不同領域和角度對壤塘的這一嘗試進行了跨學科的學術研究,並提出“壤塘模式”作為一個區域綜合發展課題,希望對壤塘的發展進行深入總結,提供進一步優化的建議,並探究其內在的規律,如何在更廣的範圍發揮其價值。
在阿壩州、壤塘縣政府的支持下,以具有千年積澱的覺囊唐卡、梵樂、藏醫藥、木銅雕塑、傳統服飾等文化藝術為依託,陸續建立了二十六個傳習所,共同組成一個非常豐富的壤巴拉非遺傳習體系。目前,壤塘已有國家級非遺傳承2項,國家級文保單位3個,國家級傳統村落4座,國家級自然生態風景保護區2處,省州級文化資源上百個,先後被國家文化部等部門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藏族民間文化保護傳承基地。(圖文供稿:阿壩州委宣傳部 編輯:劉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