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叫青山變金山——銅鼓縣生態文明新實踐

2018-01-03 17:05:23  來源:江西日報  責編:陳晨

  這個農莊有點“愁”:一個1500人的長沙旅遊團要來遊玩,敢不敢接單?

  這個村莊有點忙:秀美鄉村建設熱火朝天,首屆鄉村旅遊文化節即將閃亮登場。

  這是銅鼓縣深耕“綠色版圖”,建設生態文明“銅鼓樣板”帶來的新氣象。這裡有一種敢叫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新勇氣、新作為。

  從十里畫廊到百里生態文明示範帶

  銅鼓的生態有口皆碑,森林覆蓋率達87.44%,是國家生態縣、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和全省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縣。如何將綠色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這是14萬銅鼓百姓的新期待。

  為鞏固提升生態優勢,促進經濟與生態協調發展,銅鼓縣2015年在縣黨代會上提出了“四升級”,即旅遊服務業、生態工業、現代有機農業和城市建設升級,探索一條生態強縣、綠色崛起之路。

  銅鼓曾經打造十里畫廊,卻美中不足,遠看一幅畫,近看臟亂差。前年,該縣提出建設百里旅遊風光帶,去年又提出了建設百里生態文明示範帶。

  從十里畫廊到百里生態文明示範帶,銅鼓縣對生態文明建設的認識更深更長遠。縣委書記羅光榮説,生態文明要求高,但有做頭;我們打造好百里生態文明示範帶,就是由點串線、輻射全縣,推進整縣生態文明。

  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縣裏專門召開務虛會,研究制定了百里生態文明示範帶建設方案,既創新體制機制,更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理念落地、行動落實。

  銅鼓完善生態保護和監管機制,制定了生態資源考核方案,進一步強化了封山育林舉措,制定完善了企業排放標準,堅決關停破壞生態的污染企業。

  綠色優勢如何轉化為經濟優勢?銅鼓縣積極探索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將全縣生態公益林打包成生態産品,建立“碳匯”抵押貸款融資平臺,用好國際國內的資金,突破生態文明建設資金瓶頸。目前,銅鼓已率先成為全國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縣。

  生態文明,産業是支撐。該縣圍繞“山水林田湖草文”做文章,融合發展重點景區+鄉村旅遊+旅遊新業態,用3至5年打造旅遊支柱産業,推進全域旅遊、全域有機農業和生態工業強筋壯骨。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

  銅鼓是毛竹之鄉,青青翠竹,流金淌銀,煥發出生態文明的新魅力。

  奔步科技公司由一家竹地板生産企業轉型而來,冬日的車間裏一派忙碌景象。該公司研製的竹制國學聽讀機,每個月有6萬台的銷量,竹鍵盤、竹滑鼠、竹音箱、竹茶杯等竹文化産品銷往“一帶一路”沿線10余個國家。

  一根16塊錢的毛竹,因為插上了文化的翅膀,身價飚升到1000多元。這背後是銅鼓生態資源綻放的科技之花、結出的文明之果,是綠色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生動實踐。

  奔步科技公司董事長馮緒泉告訴記者,奔步科技正在“退城入園”,整體遷入園區,春節後將在園區生産。銅鼓縣是宜春市唯一沒有獲批工業園的縣,縣域的企業長期分散在城區、集鎮,未能形成産業優勢。

  一個地方的發展,關鍵是靠企業。為突破工業園區瓶頸,銅鼓縣上下齊心補工業短板,爭創省級産業園,發展生態工業,建設可持續的生態文明。近日,銅鼓産業園獲省裏批復設立。

  前不久,銅鼓縣啟動工業企業“退城入園”,由政府出臺好政策,在銅鼓産業園建設標準廠房,讓竹木加工、食品、醫藥等企業統一低成本入園,輕裝上陣,綠色發展。

  建設生態文明,要改變貧窮落後面貌,不然就是鏡花水月。脫貧攻堅最關鍵的是要解決脫貧可持續的問題,否則就是“數字脫貧”。該縣籌資3億元投入秀美鄉村建設,3億元發展鄉村旅遊,15億元“棚改”,用國企、央企資金建設大塅、溫泉、排埠、棋坪等特色小鎮;借宜春交投平臺,完善農村路網設施。

  銅鼓位於修河源頭,目前境內75%的水域為Ⅰ類水。該縣像愛護眼睛一樣呵護一河清水,加強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農業面源污染處理,建設水生態文明,力爭達到全域Ⅰ類水。

  在高橋鄉,水生態文明融入每一個人的意識,曾經魚蝦銳減的金沙河再現了水清魚躍的“鄉愁”,被環保部評為國家級生態鄉鎮。因為水生態好,省畜牧水産局在高橋水域連續三年開展大鯢增殖放流,為大鯢野外生存研究提供了生態樣板。

  大塅水庫建設國家重點水利風景區,開發天柱峰、一線天等景點,吸引八方遊客。湯裏溫泉,于大山深處建設如世外桃源般的養生度假區,把溫泉養生做出人文情懷。

  賣木頭不如賣風景

  排埠鎮永豐村是湘贛邊界的一個小山村,多年靠山吃山賣木頭。這幾年,永豐村用新理念闖出致富路,依靠生態資源發展旅遊産業,夏天有漂流,冬天可滑雪,家家辦旅遊,戶戶農家樂,嘗到了“賣風景”的甜頭。

  銅鼓生態文明的新實踐,致力於把縣城打造成旅遊度假區,把農村建設成秀美鄉村,通過重點景區帶動鄉村旅遊、民宿、大健康産業等新業態融合發展,打造全域旅遊縣。

  新年伊始,記者來到了三都鎮東山村,沿著村道進入一處隘口,眼前豁然開朗。東山村黨支部書記曾慶國告訴記者,東山村的秀美鄉村建設當景點來打造,用生態文明理念發展鄉村旅遊。

  東山村投入千余萬元建設生態文明示範村,改造農房提升“顏值”,拓寬改造瀝青路,道路兩旁綠化美化,引導村民以土地入股種茶葉、黃金梨、火龍果、無花果,打造“四季花海”。“明年三四月就能出效果,歡迎記者同志再來採訪。”曾慶國盛情邀約。

  在東山村,有一個名為“我們農莊”的戶外驛站,吸引了很多外地驢友前來登山、穿越、溯溪、露營,有麗江的味道。莊主鐘仁海説,農莊依託當地“七重門”丹霞美景、好生態和客家文化,賣的是風景和人文。

  上個雙休日,有滿滿4輛大巴的遊客來到這裡,元旦又來了4輛大巴200多名遊客,1月13日還有一個1500人的長沙旅遊團想來這裡遊玩。

  這讓鐘仁海又喜又愁,只有全村人都動起來,才能接待好這個超大旅遊團。他還想在東山村成立種養專業合作社和旅遊合作社,發動村民以土地入股,統籌安排,公司化經營。

  打好生態牌,不盲目開發破壞資源,該留的留,該去的去,把自然生態和人文生態保護好,就是很好的發展。銅鼓的生態文明建設,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與眾不同。

  在大塅鎮滸村,生態文明建設另有一番風味。這裡有“五古四花三場兩館一基地”,讓遊客流連忘返,前不久吸引了40多名大學生前來寫生。

  古祠堂、古驛道、古樟樹、古街、古塔,滸村的生態文明建設,讓古韻煥發新生機,還辦起了江西省當代漫畫精品展示館、農耕文化博物館,越來越有田園詩畫感。

  在滸村盆地裏,村民們正在鋪路,拖拉機在整地,準備種上二月蘭、四月荷,鄉野間還將裝點稻草人、七彩風車,舉辦首屆鄉村旅遊文化節,做足鄉村旅遊大文章。

  隨著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和昌銅高速生態經濟帶建設縱深推進,銅鼓生態優勢正加速轉化為發展優勢,綠色崛起勢能已經形成,正奮力打造生態文明“銅鼓樣板”,讓生態更優美、鄉風更文明、百姓更幸福。(記者 陳曉雲 鄒海斌)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