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丨綠色發展 打造美麗江淮

2018-01-11 16:57:27  來源:安徽日報  責編:陳晨

  安徽日報訊: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韆鞦,要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建設生態文明,我省立足於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大力推進“三河一湖一園一區”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加強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構建綠色工業、綠色建築和生態農業體系,完善環境保護體制機制,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

  “超常規”治污,保衛江淮碧水藍天

  合肥天鵝湖公園,是不少人跨年夜的好去處,過去總少不了燃放煙花爆竹。煙花絢爛,卻污染空氣。就在今年元旦,天鵝湖公園周邊實現了“零燃放”。當天起,新修訂的《合肥市燃放煙花爆竹管理規定》施行,合肥城區全面“禁放”。 2017年12月31日深夜至2018年1月1日淩晨,合肥警方聯合多部門開展“零點行動”,54支、共1000余人的執法應急隊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巡查,第一時間發現、查處違規燃放行為。 1月1日淩晨,在合肥瑤海區漕衝小區,一居民為慶祝搬新家燃放煙花爆竹,收到了合肥市全面“禁放”後的首張罰單,被罰款500元。

  空氣污染是老百姓最關切的環境問題,藍天白雲、空氣常新是民心所向。受不利氣象條件、污染團傳輸過境、本地污染物排放疊加影響,冬季霧霾高發。驅散霧霾,天幫忙更需人努力。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

  去年11月中旬,我省推出冬季治霾“非常之舉”:以“先停後治”原則整治“散亂污”企業,列入淘汰類的一律依法依規取締;鋼鐵、焦化、水泥、有色金屬冶煉等行業企業實施錯峰生産,重點産排污企業限産30%以上,遇重污染天氣或不利氣象條件應限産50%以上或實施停産;全面禁止露天燒烤,加強餐飲油煙污染管控,對達不到要求的一律停業整治;自2017年11月20日起至2018年1月底,淮北、亳州、宿州、阜陽、蚌埠、淮南、池州7市建成區內,停止各類建設工程、道路工程、水利工程土石方作業以及房屋拆遷施工。

  “停”“限”,各地落實一條條超常規舉措,以積極措施,降低本地污染物濃度,減少疊加污染。

  “我們要把解決突出環境問題作為重點任務,堅決抓好中央和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著力開展親水行動,紮實推進凈土行動,全面整治農村環境,有效防控環境風險。 ”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要用實際行動守護環境,提升群眾獲得感。

  以示範創建為引領,構築生態安全屏障

  新年伊始,省農委推出新政,全省44個水生生物保護區逐步施行全面禁捕,到今年年底前禁捕保護區內的漁民全部退出捕撈,實現永久禁止生産性捕撈作業。禁捕是促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助推長江大保護和水域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省農委要求各地落實責任分工,細化工作措施,推動水生生物保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優化生態安全屏障體系,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

  構築生態安全屏障,我省在“三河一湖一園一區”多點發力,即皖江生態文明示範區、淮河生態經濟帶、新安江生態經濟示範區、巢湖流域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大黃山國家公園、大別山綠色發展示範區,力爭到2020年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環境品質穩步提升。

  2017年是我省深入實施五大發展行動計劃的開局之年。 《安徽省綠色發展行動實施方案》提出,以“三河一湖一園一區”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為引領,加快構築綠色生態安全屏障。實施綠色發展行動,我省明確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程、重點領域污染防治、綠色循環低碳經濟、生態補償機制、環境保護體制機制等五大方面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圍繞目標任務,我省建立重點項目庫,項目已達543個,包括生態建設類、污染防治類、循環低碳類等項目,總投資6121億元,去年計劃投資596.67億元。

  截至去年底,全省已超額完成綠色發展重點項目建設年度計劃。重點項目建設實際完成投資701.89億元,佔年度總投資計劃的117.6%;新開工項目143個,佔年度計劃的109.2%;竣工項目74個,佔年度計劃的102.8%。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打造美麗樣板

  生態紅線,是保障和維護生態安全的生命線。去年12月22日,省委常委會會議討論通過《安徽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會議指出,要堅決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空間管控要求,明確黨委、政府的主體責任,強化用途管制,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嚴格監測監管,確保生態紅線劃得實、守得住、有權威,加快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

  制度是生態文明建設最可靠的保障。強化頂層設計,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設計和政策體系日趨完善。 《安徽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安徽省綠色發展行動實施方案》《安徽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職責 (試行)》《安徽省環境保護督察辦法(試行)》等密集出臺,引領安徽綠色發展。

  作為制度創新的亮點,去年,我省相繼實施河長制、林長制。呵護碧水長流,去年9月底,我省全面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體系,每一條河流都有負責人的名字。黨政負責人管河湖,力破“九龍治水”困局,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去年10月,我省在全國率先啟動林長制,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建立林長制的意見》,合肥、安慶、宣城等地先行試點,2018年全省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制體系。

  根據《安徽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到2020年,我省將構建起由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等八項制度構成的制度體系。在制度保障下,我省打造生態文明樣板,優化生産、生活、生態空間佈局,全面展示山水人文共生、生態綠色共享的美好安徽。(記者 夏勝為)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