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休寧旅遊扶貧的華麗蛻變

2018-01-17 11:02:16  來源:國際在線  責編:陳晨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在鄉村,隨地亂扔煙頭太正常不過了。然而時代在變,如今走在休寧的一些鄉村,亂扔煙頭的習慣已悄然改變。當地的農民和外來的遊客都有了保護環境的樸素意識。

  這樣的場景不只在白際。前些時候在田裏村嶺腳村民組張雲仙家採訪時也發現,身為農村大娘,她也有了收集煙頭的習慣。張大娘説,“煙頭留著有用,集兩紙杯的煙頭可以兌換一袋食鹽。”原來,汪村鎮設立了垃圾兌換站,村民家中的垃圾可以變廢為寶,兌換各種日用品。“礦泉水瓶可以兌換黃酒或牙刷,廢舊塑膠袋可以兌換衛生紙,這些沒用的東西我們再不會隨便亂丟了,可以拿到鎮裏換一些用得上的物品。”村民張順來一臉嚴肅地説。

  “垃圾兌換”使廢物再利用,不僅讓群眾得實惠,也增強了村民的環保意識。嶺腳村是新安江率水河的上游,是新安江生態補償核心村之一,當地百姓在發展旅遊和建設美麗鄉村的過程中,環保意識爆發,提升了村莊環保等級,美化了村居環境。

  在嶺腳村口,一座“紅房子”格外醒目,這是一幢用紅土墻砌成的平房,若不是挂著“公廁”的牌子,還以為是農家樂接待中心。別出心裁的是,公廁的門上分別懸挂著“牛郎”、“織女”字樣,“這個公廁是以前的牛欄改造的,水衝式的,方便乾淨。取這兩個名字代表男女也蠻有意思的吧。”村主任張鐵山説罷詼諧一笑。

  12月21日,在梓溪村,通往村中的道路正在澆築水泥。陪同我們的是村官大學生程曉興,作為一名90後村官,他來梓源三年,深刻見證著梓源的變化。他説:“梓溪村是一個貧困村(2016年出列)。這個村放在全市毫不起眼。而為了改變村容村貌,村裏率先在全市推行墻畫。如今一幅幅根據豐子愷先生畫作手繪而成的墻畫成為梓溪一景,美化了村容,表現出梓源與眾不同的精神氣質。

  無論是較早發展鄉村旅遊的白際,還是後來居上的田裏、梓源和裏莊,在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都非常注重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村容村貌的整治提升。“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將鄉村旅遊、環境整治、傳統優秀文化納入村規民約中,旅遊環境不斷優化,村莊和景區景點面貌大為改觀。”休寧縣白際鄉黨委書記黃俊軍告訴。

  據休寧縣旅委副主任汪莉暉介紹:“目前休寧縣4個重點旅遊扶貧村的“八個一”工程正在有序推進,共建成旅遊停車場10處,旅遊公廁6座,開發景點46處,農家樂32家,更新重建旅遊標示標牌93塊,導遊講解員6名,各村都已編撰了導遊詞。裏莊村遊客中心已建成,梓源、田裏、白際等村遊客中心正在改造建設中。”

  在旅遊扶貧過程當中,休寧縣還注重涉農資金整合。今年來共整合住建、水務、林業、交通、農發、美麗辦、團縣委、婦聯等部門資金7800余萬元,用於貧困村、貧困戶生産生活條件改善、收入增加等項目。道路硬化、停車場建設、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衛生改廁、古道維修……鄉村的環境美麗了,村民富裕了,村風文明瞭。”

  白際、田裏、梓源、裏莊是2017年安徽省旅遊扶貧村(黃山市16個,休寧縣4個)。這些村莊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偏遠、空心化嚴重,比如田裏村田裏、嶺腳、石屋坑三個自然組,人口1100余人、320余戶,現在外務工的人數超過總人口的3/5,剩下的1/5在休寧陪讀、開店做生意,還有不到1/5的人口留在村裏,多為老幼婦孺。“春節一過,村裏估摸只有160人。”村主任張鐵山説。

  “旅遊扶貧一方面要靠輸血,根本上還需要解決造血功能,從簡單扶貧到産業扶貧。”休寧縣旅遊副主任汪莉暉説。“如何破解空心村問題,如何讓更多的村民回來,如何利用當地的旅遊資源發展經濟、帶動村民走上旅遊致富路,成為當地政府、村民以及旅委扶貧過程中面對的課題。”

  據了解,為了幫助這些村子實現根本上的改變,休寧縣完善出臺了《休寧縣産業扶貧到戶項目暫行辦法》,重點對“二茶一花一魚”等種養殖業和農家樂、電商等發展經濟效益比較明顯的新型産業實施精準幫扶,明確對貧困戶經營農家樂的每戶補貼5000元,經營電商網店的予以2000~5000元的財政扶貧資金扶持,貧困戶還可以通過扶貧小額信貸獲得“兩免一貼”貸款,為貧困戶發展提供實實在在的經濟保障。另外,還出臺《休寧縣鄉村旅遊扶貧工程實施意見》,支持貧困村和貧困群眾開展鄉村旅遊創業就業,分享旅遊發展紅利。

  31歲的余景霖是嶺腳村的村民,同時也是黃山供銷集團的副總經理。近些年來,他從一個摩托修理工漸漸轉變成該村的養魚大戶。“我2004年職高畢業後,在漁亭鎮做摩托車修理學徒,後又到浙江永康打工做生意。隨著家鄉的快速發展,2011年,我回到家鄉開始養魚,當時僅投資魚池就花了70萬元。這兩年養泉水魚的大環境越來越好,現在一年,能收入20萬元左右,感覺幹起來還是蠻有勁的。”説起自己的創業經歷,余景霖感慨萬端。

  村民張裕亮同樣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演繹著現代農民的精彩。步入村中沒多遠就可以看到張裕亮開的“枕泉居”農家樂,前院用木籬笆圍起,房前一棵梨樹挂著紅紅的小燈籠,後院更是用條石做起桌凳,夯土做墻,各色花草點綴其間,好一個漂亮的農家小院。據張裕亮介紹,他為了順應鄉村旅遊,不僅建起了農家樂,專門在二樓開闢出6個房間用於接待遊客,除了養魚,他還在村中建了一個容納3000多只土雞的養雞場,每年可收入十幾萬元。

  梓源村孫香琴的新娘房農家樂創辦于2015年,是以梓源村的新娘房瀑布景點命名,從當初的一年接待不足百人到今年到現在為止的1000多人,遊客量直線上升,年收入也達到了五六萬元,農村婦女初嘗到了鄉村旅遊帶來的甜味。

  梓源村書記葉長權説:“作為鄉村旅遊的“後起之秀”,梓源村近幾年依託成立的新娘房開發有限公司,集合鄉村旅遊資源優勢,開發出“新娘房瀑布”、“皖浙古道”、“新娘谷”等“梓源十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同時結合婦聯“徽姑娘”品牌,全村黨員幹部帶動群眾興辦農家樂,目前全村已有農家樂3家。”

  程曉興説:“為幫助梓源村發展鄉村旅遊,縣旅委積極協助該村探索實施“互聯網+扶貧+旅遊”發展新模式,借助網站、微信、微博等平臺,發展貧困村旅遊産業。與此同時,還多次組織農家樂經營者和有意願發展農家樂的農戶,到浙江、黃山區、婺源等地學習考察,邀請專家進行集中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能,充分提升旅遊綜合服務能力。”

  還看到,梓源村各農家樂已開設了“農産品代售點”,將貧困戶的農特産品進行統一的篩選、包裝、設計和銷售,幫助貧困戶增加收入。其次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如貧困戶葉國旺家,通過聘用其老婆為村莊保潔員來幫助其家庭增加收入;由農家樂黨員戶聘請聯繫戶中內尚有勞動力的農戶進行洗碗、洗菜等基礎性務工,有效帶動群眾脫貧;並優先採購幫扶對象汪杏時的農家蔬菜等物資。幫助貧困戶恢復造血功能。(供稿單位:休寧縣委宣傳部 編輯:王雅茹)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