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有機綠色增長 促進可持續發展

2018-01-22 10:43:11  來源:國際在線  責編:陳晨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黃山市新安源有機茶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於1998年,始終立足新安江源頭流口地區,推行“生態環境保護與有機茶産業同步發展”模式,按照“健康有機茶,自然新安源”的定位思想,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管理經營模式,在新安江源頭流口區域建成出口備案示範基地2.5萬畝,擁有連續19年通過歐盟、美國和中國國家有機標準認證的茶園基地面積6800畝。“新安源”註冊商標2011年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新安源有機茶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推薦用茶、2010年上海世博會安徽省代表團唯一指定用茶。2015年新安源有機銀毫榮獲中國茶百年品牌世紀金獎。新安源有機茶連續被國家農業部優質農産品開發服務中心選入2015、2017年度全國名特優新産品目錄。2006-2017連續12年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評為中國茶葉行業綜合實力百強企業。2017年新安源綠茶、紅茶獲得質檢總局頒發生態原産地産品保護證書,公司被國家質檢總局評定為全國出口食品三同示範企業,2017年3月20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頭條重點報道新安源綠色有機發展生産模式。

  新安源立足有機綠色産業,為地方茶農觀念轉變、茶類結構調整、茶農收入增加,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實現了快速發展,主要採取以下方面措施:

  一是持續推行有機綠色生産方式,增強新安源有機綠色茶業持續發展能力。通過各種方式的宣傳與培訓,提高茶農對保護新安源地區生態茶資源的認識,教育茶農充分認識到茶葉是新安源地區的經濟命脈,是廣大茶農賴以生存的經濟之源,發展和保護好新安源地區的生態茶資源,從源頭管理上嚴格控制有毒化學品的污染,對確保新安源有機茶産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和作用。

  二是重視植保服務網絡建設,確保茶葉産品品質安全。2008年在源頭區域核心産區基地所轄16個村設立植保服務站,2011在鶴城建立了植保機防服務配送中心,形成較為完善的基地管理服務網絡,為基地茶園有機綠色管理提供技術諮詢,新技術培訓,提高新技術新産品的應用能力,以及生物農藥、有機肥等物資配送提供服務,同時對區域內茶樹病蟲害進行監測,適時反饋病蟲害發生動態,及時對發生的病蟲害採取有效措施。通過推廣綠色防控技術,減少用藥次數,減少污染,降本增收,保證茶葉的品質安全,提高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新安源植保機防服務配送中心成立以來,共舉辦植保服務人員、茶農、骨幹加工廠等人員參加的技術培訓班100余期,累計培訓植保服務人員300余人次、茶農8200余人次、骨幹茶葉加工廠人員1500余人次,發放茶園病蟲害防治技術宣傳資料35000余份,投入資金530余萬元;免費配送有機肥2500多噸,價值370余萬元,生物農藥80000余瓶,價值100余萬元。

  三是開展綠色防控,推廣使用生物農藥、“有機肥替代”,提升茶葉品質。2011年公司高薪聘請荷蘭土壤專家來我縣舉辦堆肥培訓班,引進歐盟有機生物堆肥的先進技術。每年生産生物環保有機堆肥800噸,基本保證有機茶園肥料供應,堆肥的使用較大程度減少了新安江源頭化肥的使用量。

  四是開展在茶園中禁止使用除草劑,嚴控農藥殘留。由於公司對外出口主要市場集中在歐盟地區,近年來,歐盟茶葉市場對茶葉産品的綠色壁壘日益突顯,農殘限量要求不斷提高,特別是除草劑中的“草甘膦”成分嚴重影響有機茶品質安全。公司遵循“禁得住、限得了”的原則,通過對基地農戶進行産品補貼、推廣做好人工除草和機械除草示範等方式,在有機茶園中禁止使用任何化學除草劑。

  五是實施訂單農業,提升産品品質,強化與茶農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實施訂單農業,大量吸收貧困山區從事茶葉生産的貧困戶為合作對象,與之簽訂合同幫扶協議。通過簽訂單、搶市場等形式在産前為茶農提供生産信息;産中通過有效技術指導和規範組織茶農按標準生産流程生産,提高産品品質與産量以適應市場需要;産後用保護價或高於當地銷售價為茶農銷售産品。大大提高了農戶的産量和效益。使得農民做到“手中有訂單,心中人不慌”,有效解除了農戶後顧之憂。2016年引進高端紅茶生産訂單,當年度試加工3000斤新安紅茶,投放國內市場後,成為非常暢銷的一款高端頂級紅茶。2017年生産訂單30000斤,茶青價格120-150元,此項訂單為流口區域茶農創收1800余萬元。(供稿單位:休寧縣委宣傳部 編輯:王雅茹)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