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風景線 ——浙江“四好農村路”建設發展調查

2018-01-26 11:46:00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陳晨

  光明日報訊: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公路建設,要求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自2003年開始,浙江實施“鄉村康莊工程”,紮實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構建了集規劃、技術、設計、管養于一體的浙江特色標準體系,新改建農村公路約9萬公里,在全國率先實現建制村通達等級公路,並於2017年實現建制村客車“村村通”。浙江“四好農村路”建設,促進了沿線産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經濟發展,改變了農業、農村、農民的面貌,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大大增強。近日,光明日報調研組走進浙江,深入湖州安吉、杭州淳安和紹興柯橋等地調研,探尋“鄉村康莊工程”的浙江模式和經驗。

  青石鋪路,溪沙圍繞。層樓疊榭的灰白之間,幾個大字格外醒目:“下姜村——夢開始的地方。”

  如今,來下姜村的遊人絡繹不絕。但在15年前,來一趟下姜真不容易。2003年4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第一次考察下姜村時,先要經千島湖乘船到薛家源碼頭,然後再乘車到下姜村。

  談起15年前的情景,下姜村黨總支書記姜浩強仍然記憶猶新:“淳楊線沒通的時候,3個小時最多只能到40公里外的淳安。總書記當年來的時候,走的是高低不平的‘搓板路’。就是因為路不好,很多人一輩子沒進過縣城。”

  2003年,浙江啟動“鄉村康莊工程”,吹響了浙江省農村公路跨越式發展的號角。2010年底,浙江農村公路實現了等級公路通村率、路面硬化率均達到100%的“雙百”目標。

  農村公路飛速發展,給浙江農村面貌帶來了日新月異的變化。農業農村農民,生活生産生態,鄉土鄉愁鄉賢……條條阡陌之間,之江大地成千上萬的鄉村被激活。一條條農村公路似乎在宣告,中國的農村不但不會衰落,更要成為全面小康路上亮麗的風景。

  “八萬里路雲和月”

  “8年時間,我們建成了8萬多公里公路。”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郭劍彪,雖已年近花甲,但談起浙江農村公路的發展歷程,依然豪情萬丈,“當時我們叫什麼——八萬里路雲和月!”

  10多年前,農村公路曾是浙江這個“七山一水兩分田”省份的短板——2002年,浙江省農村公路通鄉鎮率位列全國第26名,公路通村率位列全國第21名。不適應農村奔小康、不適應農業的轉型、不適應農民的增收,農村公路成了浙江“三農”發展最大的制約。

  改變,從2003年開始。浙江在全國率先實施以通鄉、通村公路建設為重點的“鄉村康莊工程”。

  從此,浙江農村公路建設進入黃金時代。2006年,浙江實現所有鄉鎮通上等級公路。隨後,全省經過3年多攻堅,于2010年底實現農村公路“雙百”目標——等級公路通村率、路面硬化率均達到100%。

  “鄉村康莊工程”的實施,不僅使浙江農村公路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同時也給農村公路建、管、養、運工作帶來了質的變化。2011年,浙江農村公路初步建成“農村公路網、安全保障網、養護管理網、運輸服務網”四張網體系,基本實現農村公路建管養運一體化發展。

  至2016年底,浙江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0.7萬公里,佔全省公路總里程的91%;農村公路隧道682道,居全國首位;橋梁3.8萬座,居全國第2位;鄉鎮和具備條件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車率均達到100%,建管養運一體化發展水準和美麗公路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年輕人是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安吉縣上墅鄉劉家塘村村民邱建國,曾經在青島經營一家年收入幾十萬元的傢具店,鄉鄰們都很羨慕。但在2014年,邱建國作出一個鄉鄰們都看不懂的決定——回家創業。

  “人家孩子都是往外跑,你怎麼外邊都站穩了還回來?”“建國,咱這山溝裏沒有出路的。”面對父母和姐姐的反對,這個在外打拼8年的漢子其實早已成竹在胸。

  2013年,村裏的聯網公路通到了家門口。為了這條路,邱建國自願把宅基地讓出兩米寬。或許在那個時候,邱建國就已經動了回家的心思。2014年,他把傢具店賣掉後,花費上百萬元在家裏修了一棟別墅——經過精心裝修,“久久民宿”就這樣開張了。

  劉家塘風景上佳,路通了後,長三角遊客蜂擁而至。2017年,久久民宿年收入達到50多萬元。“坐在家門口收錢”,讓在外漂泊多年的邱建國感到很踏實。

  一條路的變化,映射的是農業、農村、農民的變遷。在久久民宿的門前,原來運石材出山的碎石路,如今成了遊客進山的柏油路。在外漂泊的遊子,如今也成了農家樂協會的會長。

  看著村容村貌的變化,村支書褚雪松很是感慨。“我們談鄉村振興,靠誰來振興?年輕人不回來肯定不行!”褚雪松深知,要把年輕人吸引回家,得先為他們鋪好路。這路,是遊客和遊子們尋覓鄉愁之路,如今更是鄉民走出深山致富之路。

  郭劍彪認為,浙江美麗農村公路建設的動力,在於浙江“三農”的重大轉型。“浙江為什麼如此專注搞農村公路建設?現在答案明擺著,以前外出打工每年能存下幾萬塊錢,現在在家裏每年能掙幾十萬元。鄉村旅遊、生態農業快速發展,吸引勞動力回流,老年村變成了新農村。”

  農村交通的改善促進了農業産業結構的轉型,單一的農耕作業變成了多業態的共同發展。現在,浙江農民“既能賣農産品,也能賣風景”。農村公路改善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渠道,效益農業、鄉鎮工業和旅遊服務業蓬勃發展,農村産業結構不斷優化。調查顯示,農村公路沿線近1∕4的農民擴大了經濟作物種植面積,調整了農業生産結構,53.1%的鄉鎮反映企業數量明顯增加。

  據測算,浙江全省農村公路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累計超過1100億元。浙江農民人均年收入由2003年的5431元增長到2017年的24956元,居全國首位。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