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報訊:這兩天,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海東市掀起了一陣學習討論的熱潮。2018年重點抓好八方面的工作,特別是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步伐,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進展”的相關內容更是引起大家的強烈共鳴。剛剛過去的一年,河湟大地上植樹造林“大會戰”、“百日行動”等舉措都無不以實際行動體現海東市廣大幹部群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關心、支持和身體力行。
1月28日早上,湟水河畔的寒風似乎更加刺骨,海東市平安區平安鎮張家寨村的河道巡查員張相德已經開始準備進行每天一次的例行檢查了。他穿戴好工作服和手套,帶上掃帚、鐵锨等工具,騎著配備的電動三輪車,向河道邊上駛去。
經過一輪巡查,張相德發現自己負責的河道沒有偷倒建築垃圾和排污等現象,排查了隱患,並對一些塑膠袋、紙屑等垃圾進行了清除。“今日發現少量垃圾,已收!”張相德在自己的巡查記錄本上寫了這樣一段話。
“為改善水域環境,營造潺潺碧水,鎮上從去年7月開始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積極推進轄區內河道的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到目前我們共排查出排污隱患38處,清理垃圾520立方,完成河道環境綜合治理長度18公里,改善了河道水域的環境品質。”平安鎮副鎮長楊常奎介紹。
“這幾天學習了《政府工作報告》,裏面提到了河長制、湟水河,這就是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啊,同時還提出了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步伐,推動綠色發展取得新進展的任務。作為一名河道巡查員,要做好每天的日常巡查,有問題及時發現及時治理,將河道清理工作做到位,嚴格遵守河長制工作制度,從自身做起,確保‘一江春水向東流’,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獻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張相德説。
在互助土族自治縣蔡家堡鄉後灣村,説起李洪佔老人,全村人都會感嘆他的不易。“李洪佔啊,種了一輩子樹,誰不知道啊,他家就住在後灣村北面的山梁樑上。”在周邊鄉鎮甚至更多的村莊,這位植樹老人可謂家喻戶曉,鄉親們都尊敬他,佩服他。
雖已到寒冬臘月,但李洪佔老人卻還是閒不住,又出門去撿垃圾了。在李洪佔家門北側,有堆著像小山一樣的纖維袋,裏面裝滿塑膠袋和廢舊的地膜。“風一吹,這些垃圾就飛到大樹上,飛到樹苗上影響生長,所以我就開始撿這些垃圾,到現在,也就形成習慣了。”李洪佔還做了一把三米長的鉤子專門用於清理挂在樹上的塑膠袋。
就是這樣一位老人,在他23歲那一年,在家鄉的荒山頭栽下了第一顆樹苗,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他日復一日造綠、守綠、護綠,終將昔日光禿禿的大山裝扮成如今縱橫方圓的萬畝林海,這一種就是六十年。
“我植樹造林就是為了保持水土,保護生態環境,人人都應該有環保意識,堅決不能幹破壞環境的事情。2017年我又種上了5000棵樹,現在這‘金山銀山’就在自家門前,村民百姓們都高興得很。”老人雖然上了歲數,但對於國家和全省的政策動態了解不少。
“這幾天省上在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我也聽了,省長王建軍説這一年的生態建設有了新進展,綠化面積是歷年最多。接下來省長還説,要狠抓綠色工程,實施國土綠化提速三年行動計劃,新增營造林26.7萬公頃。有生之年,我還會繼續種樹,直到拿不動鐵锨,上不了山的那一天,爭取為青海的‘綠色’多做點貢獻。”李洪佔説道。(記者 羅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