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報訊: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作為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近年來,西藏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經濟社會取得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的同時,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也取得顯著成效,美麗西藏的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的探索,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先後頒布實施了《西藏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濕地保護條例》等30多部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基本涵蓋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各個領域。一系列法律、法規、政策、措施陸續發佈實施,為生態環境保護架構了環境法制體系,對我區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持續“保駕護航”。
“十二五”以來,西藏嚴格執行“三高”企業和項目零審批、零引進,對存在重大環境制約問題的10個項目實施了“一票否決”,加大各類開發建設活動過程中環境執法監管力度,確保開發建設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發展的重大決策部署,大力推動國土綠化,以實際行動開創美麗西藏建設新局面。
拉薩市從今年開始將在三年內實施拉薩市綠色圍城建設工程,預計投資18.2億元。這只是西藏加大生態建設投入力度的一個縮影。正在規劃建設的雅江生態經濟帶山南江北新區,已經成為西藏脫貧攻堅、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特色産業發展、鄉村振興、打造經濟核心增長極的新引擎和新期待。
這兩年,生態就業脫貧政策在西藏基層不斷落地生根,越來越多的老百姓在保護生態中增加收入,吃上了“生態飯”、走上了致富路。
西藏積極鼓勵和引導農牧民群眾參與造林綠化、防沙治沙等生態工程建設,努力增加農牧民收入,每年有10萬名以上農牧民直接參與國土綠化,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同時,鼓勵農牧民興辦營造林、林木種苗、經濟林等各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促進林業生態建設和産業發展,全區種植各類經濟林木10萬畝以上。
西藏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目前,西藏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61處,總面積41萬多平方公里,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0處,面積居全國第一。藏羚羊、野牦牛、黑頸鶴等125種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野生動物和1200個西藏特有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藏羚羊種群數量上升到20萬隻以上,黑頸鶴上升到8000隻左右。
西藏自治區環保廳黨組副書記、廳長羅傑表示,我區將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積極貢獻。(記者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