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綠色發展”走進現實

2018-03-14 09:49:10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陳晨

  經濟日報訊:福建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文明建設起步早、力度大。2016年6月,福建率先成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近兩年來,福建作為改革“試驗田”,加快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創新探索,讓“綠色發展”從理念走進現實,實現青山常在、清水常流、空氣常新的生態環境。2017年,福建全省12條主要河流Ⅰ類至Ⅲ類優良水質比例為95.8%,近岸海域一、二類海水水質面積佔比88.9%;九個設區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96.2%,高於全國平均水準18.2個百分點;森林覆蓋率65.95%,全國領先。福建堅持把一脈相承的生態文明理念作為根本遵循,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清新福建”已成為一張最亮麗的名片,“綠水青山”正成為百姓身邊的美好家園。2017年12月,首次發佈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福建位居全國第二。

  創新機制 引領生態文明建設

  福建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肩負著為構建生態文明制度“四梁八柱”探索路徑的重要使命。優良的環境不是與生俱來的,福建在體制機制的創新上下功夫,以“機制活”為牽引,進一步摸清改革需要解決的問題,找準改革突破口,切實發揮好試點改革的示範、突破和帶動作用。

  福建創新建立黨政領導生態環保目標責任制,省委書記、省長與九市一區黨政“一把手”簽訂生態環保目標責任書,並配套出臺責任書考核指標;建立多元化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包括完善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完善生態保護區域財力支持機制、完善森林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同時,推進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在莆田市、光澤縣開展縣市級試點,在南平市開展鄉鎮審計試點,在試點基礎上研究出臺《福建省黨政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實施方案》,形成對領導幹部履行自然資源資産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情況的審計評價體系和規範,2018年起將建立經常性審計制度。

  此外,福建還高度重視環保市場化機制建設,在全省所有工業排污企業全面推行排污權交易制度,截至2017年底,全省排污權交易總成交3778筆,總成交金額達7.98億元,其中二級市場交易額佔61.24%,走在全國前列;全面完成全省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工作,共有2252家參評;在泉州、三明開展環境污染責任險試點基礎上,出臺了《關於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的意見》;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為福建綠色發展持續注入金融動力。到2020年末,興業銀行將爭取在福建省內的綠色金融業務累計投放量超過1300億元、投放餘額超過600億元。作為國內綠色金融領域行業代表和唯一一家總部位於福建的全國性銀行金融集團,興業銀行將加快發揮綠色金融資源和模式優勢,將福建打造為全國綠色金融産品創新熱土。興業銀行福州分行充分利用綠色金融集團化優勢,先行發力,從優先支持風電、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環保企業、項目發展,到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貫徹國家節能減排政策,加快綠色金融的創新與多元化,為福州綠色發展持續注入金融動力。

  深化改革 服務八閩綠色發展

  近年來,為推動綠色發展,福建出臺了全省“十三五”環境保護規劃,強化源頭管控,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把産業政策關、消耗關、環保關,實行差別化環境準入政策。同時,著重抓項目促治理,加大環保重點領域投資力度,推進重點流域環境整治、小流域環境綜合整治、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等環境治理項目,通過項目建設帶動環境治理。

  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改革藍圖中,各個環節的創新改革將不再“各掃門前雪”,不同領域的試驗和改革都將互相融匯一體,形成可持續、可循環的綜合綠色發展體系。

  福建把綠色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綜合運用環保電價、等量淘汰等政策助推産業轉型升級,全面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減排各項任務。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倒逼企業綠色轉型升級。加強生態創建和自然保護區管理,廈門、泉州獲國家生態市命名,福州通過國家生態市考核驗收;永泰縣、東山縣等32個縣獲國家生態縣命名,創建工作位居全國前列。

  林改一步棋,盤活萬重山。福建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為核心,加強保護,補齊短板,堅定不移地落實生態保護優先的林業發展戰略,深入推進林業發展模式由以木材生産為主向以生態修復和建設為主轉變、由利用森林資源獲取經濟利益為主向以保護森林提供生態服務為主轉變;以國家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為契機,逐步將集中成片的天然闊葉林劃為保護區或保護小區,積極爭取逐步將其他天然商品林和重點區位商品林納入公益林管理,適當提高生態公益林的比重;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積極推進武夷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整合武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武夷山國家風景名勝區和九曲溪上游保護地帶,組建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

  嚴格監管 守護綠色生態家園

  “生態資源是福建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福建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也應當是福建最花力氣的建設”已成為福建全省人民的共識。

  2017年以來,福建省上下堅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大力推進工礦企業污染防治、城鎮生活污水治理、畜禽養殖綜合整治等十個方面重點工作;建立了覆蓋所有重點流域的生態補償機制,籌集補償資金逾30億元,進一步加大補償力度;全面推行“河長制”,建立省市縣鄉四級河長,共配備4973名河長、13231名河道專管員;建立了小流域有專人管理、有監測設施、有考核辦法、有長效機制的“四有”管護新機制,實現了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轉變,河暢、水清、岸綠的藍圖逐漸變為現實。

  為持續強化環境執法監管,福建加快修訂《福建省環境保護條例》等地方法規規章。針對性地實行國家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特別排放限值,強化地方環保標準制定;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繼續與公安機關聯合開展“清水藍天”環保專項行動;持續深化“雙隨機一公開”,加強“兩單兩庫”動態管理,進一步規範執法檢查行為;完善網格化監管,加強網格監管力量向基層的延伸。

  為守住生態“顏值”,福建省加大執法“嚴值”,以解決群眾感受最直觀、反映最強烈的環境突出問題為抓手,始終保持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建立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無縫銜接,建立“四不四直”執法機制:不定時間、不打招呼、不聽彙報、不要陪同,直奔現場、直接排查、直接取證、直接曝光,讓污染企業聞風喪膽,百姓有更多獲得感,環境執法辦理案件數量和品質均居全國前列,受到環保部通報表揚。

  2018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福建將著力“生態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實施生態省建設戰略,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造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嚴格國土空間用途管控,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凈、空氣更清新,加快建設美麗福建。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