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業興旺 農民腰包鼓起來

2018-03-27 09:29:35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編者按:春回大地,新一季的耕作開始,一粒粒飽含農民美好期盼的種子被撒入泥土,醞釀著下一個豐收時節。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品質。”“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字字句句飽含著對億萬農民的深情厚意,點燃了全國人民幹事創業的火熱激情。

  在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方面,各地幹部群眾滿懷信心,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拼搏進取,在奮鬥中創造幸福生活。本版即日起推出“傾聽·鄉村振興之路”系列策劃,見證和記錄鄉村振興實踐。

  重慶渝北區烏牛村

  資源變資産,2500多畝地加入合作社,去年掙了100萬元

  當一個村子,六成耕地撂荒,人煙日漸稀少,一天天變成空心村,該如何凝聚力量、振興産業?

  3月的烏牛村,到處是大片大片的李花,在山間綿延幾千畝地,一簇簇花束潔白似雪。烏牛村,坐落在重慶市渝北區古路鎮,靠著仙桃李的産業,村民當上股東坐地分紅,日子越過越紅火。

  “你看對面那片李子林,長得好吧?5年前,那裏是一片荒地。”烏牛村黨總支書記闞興國指向村委會對面的山林説,“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看著它撂荒,我心裏實在不是滋味。”

  要振興烏牛村,從哪起步呢?“我也走了不少彎路,最後發現,村裏必須得有自己的産業!村子富了,出去的人才願意回來,回來也才留得住。”闞興國説,經過黨員幹部認真調查研究、黨員大會反復論證,大家認為仙桃李市場前景好,決定發動村民種植仙桃李。

  農業需要大量先期投入,果樹挂果至少3年,像其他大戶一樣流轉土地,村裏也沒有那麼多的資金,怎麼辦?闞興國跟區裏農委的幹部多次溝通,最後決定試水“三變”改革。村幹部帶頭自籌資金成立合作社,村民通過土地入股。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

  農戶改收租金為收分紅,每年凈利潤的50%按畝分紅給農戶。預期收入增加了,村民參與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借助惠農政策支持,整合村裏的各類資源,視作村集體投資配股10%。每年提取凈利潤的10%作為村集體收入。集體有了錢,才有能力給大傢夥兒辦實事。

  “划得來!”村民段成芳算起去年的收入賬,“我們還是在地裏做,但是現在算給合作社打工了,去年掙了2.5萬元的工錢,李子賣出去了,還有3000多塊錢的分紅呢。”

  闞興國説,“去年,村裏已經有2500多畝地加入仙桃李種植合作社了。400多畝挂果,掙了100萬元。家裏有一畝李子林挂果,就能分紅1000多塊錢。”

  “再過兩年,2500畝李子林都挂果,那就了不得了。”闞興國説自己也沒想到,“一開始,我也沒想到能做大,但是政府的支持力度很大,有很多惠農項目,還支持基礎建設。大傢夥兒越做越有信心。”闞興國説,“現在我們出名了,好多城裏人過來賞花摘果,我們下一步打算改善住宿條件,讓城裏人節假日能夠住進來,感受田園生活。餐飲、民宿和垂釣,都能變成村民增收致富的路。”

  【點評】山還是那座山,思想一變,荒山變成了金山。烏牛村振興成功有三大要素,一是有個好的黨支部,一心為村民服務;二是選準了産業,因地制宜找出路;三是建立了機制,集體的事大家商量。當前,全國各地都在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我們都要好好幹,加油幹,我們的農村一定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