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生態建設成效顯著

2018-04-13 10:10:38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陳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2624332975352103581

  人間四月芳菲盛,中原大地綠意濃。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綠色發展被擺在突出位置。我省秉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林業生態建設成效顯著,荒山披錦繡,國土繪丹青,綠色成為中原大地最動人的底色。

  年均新造林320萬畝

  4月11日,緊鄰淅川縣丹江口庫區的馬蹬鎮臥牛山上,漫山新綠初綻,去冬栽植的大葉女貞已戴上綠“帽子”,香樟、楸樹、火炬松等小樹苗在微風中舒展身子,爭相發枝散葉。

  去年9月,這裡還是一片荒山亂石。淅川縣林業局營造林科工作人員程紅芬清晰地記得,她們一行三人來實地調查時,山上還沒有路,蹚著荊棘、鮮花刺測量,雖然小心翼翼,到頭來還是用了20多張創可貼。

  如今,這裡山青水碧,形狀各異的石頭依然奪人眼球,石頭縫裏紮根的小樹苗讓大山充滿生氣。

  近年來,僅淅川一個縣,每年就新造林10萬畝以上。放眼全省,年均320萬畝的新造林在為中原大地不斷添綠增色。

  2013年以來,全省共完成造林1600萬畝,森林撫育改造1770萬畝。全省森林面積由2012年的5756萬畝增加到2017年的6144萬畝,森林蓄積量由1.42億立方米增加到1.79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22.98%提高到24.53%。並且,我省已有11個省轄市榮膺國家森林城市。

  一方面抓增量,一方面防減量。2016年開始,全省範圍內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2269萬畝國家級和省級公益林納入補償範圍,資源保護力度空前。

  經過多年大規模國土綠化和森林保育,中原大地逐漸綠起來美起來。“容易造林的地方也越來越少,全省剩餘約900萬畝宜林地,多屬於山區困難地。”省林業廳造林處負責人説。

  與此同時,全省各地小樹多大樹少,純林多混交林少,落葉樹多常綠樹少,亟待提高森林品質和生態服務功能。2015年我省森林撫育和改造建設任務首次超過新造林面積。

  去冬今春以來,記者在全省多處走訪發現,各地在城市綠化、通道綠化、美麗鄉村建設中更傾向於選擇觀花及彩葉樹種、常綠樹種。其中,規格大、造型好、品種稀缺的精品苗木更受歡迎。專家表示,增量提質正成為我省林業建設的主旋律。

  經濟、生態、社會綜合效益迸發

  森林是陸地上最大的“儲碳庫”、最經濟的“吸碳器”,也是天然的空氣“凈化器”。

  據科學家研究,一棵50年生的樹,市場木材價值大約2000元,而它産生的固碳釋氧、涵養水源、吸收有害氣體、減輕大氣污染等生態價值總計約120萬元。統計數據表明,我省2017年森林生態服務功能價值約2400億元。

  走進森林,人們會感覺清新舒服、心曠神怡,是絕佳的養眼、養心、養生所在。“回歸森林”、暢享綠色成為溫飽之後百姓越來越迫切的渴望。我省森林旅遊、森林康養等産業剛剛起步,潛力初現端倪。全省已有118個省級以上森林公園,年林業旅遊休閒康養人數1.2億人次,森林旅遊年産值達到165.9億元。

  森林、濕地也是珍稀野生動物天然的庇護所。近年來,人們驚喜地發現,白天鵝在我省多地留下倩影,金錢豹、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等重點野生動物頻頻現身,不少過冬候鳥從“過客”變成了“住客”。

  生態興則産業強,興林而富民,生態與經濟雙贏局面在我省已不鮮見。

  樹莓之鄉封丘縣種植樹莓達5萬畝,畝均效益8000多元,長達4個月的採摘期為留守婦女和老人帶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林州市化劣勢為優勢,270多萬畝的山地丘陵逐漸從亂石坡變成花果山,經濟林面積達30萬畝,坡地經濟富了鄉村,綠了荒山,催生了生態遊;

  西峽縣“果、菌、藥”三大特色産業對全縣農業總産值和農民收入的貢獻分別達到64%、65%,全縣林業産值突破百億元,財政收入的40%、農民人均收入的68%直接或間接來自林業……

  據統計,全省林業年産值由2012年的1088.7億元增至2017年的1966.3億元,平均增速在10%以上,真正實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