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灤州古城看灤縣的生態文旅復興路

2018-05-04 17:59:01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陳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五一小長假 灤州古城舉辦秧歌大賽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五一小長假期間,位於河北灤縣的灤州古城火了一把。據統計,三天小長假,灤縣重點景區共接待遊客33.9萬人次,其中僅灤州古城就接待遊客22.9萬人次。古城及周邊酒店、民宿,一床難求。自此,灤州古城2018年旅遊高峰序幕正式拉開。灤州古城讓灤縣從一座資源型城市向文旅型城市轉型邁出了決定性的一步。灤縣,變的越來越“生態”。

  讓我們把目光先聚焦灤州古城的所在地—“灤縣”。

  灤縣地區自古稱為灤州,因灤河的滋養成為孕育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伯夷叔齊推位讓權、秦始皇碣石山勒石宣威、曹操東征烏桓、張學良策劃東北易幟等歷史都在這片土地發生,同時灤河流域也孕育了農耕文化、契丹遊牧文化、皇家文化、近代工業文明,衍生了蒙古長調、承德清音、豐寧剪紙、灤州皮影、樂亭大鼓、冀東地秧歌等非物質文化遺産。灤州古城自923年由契丹在此興建,城池規模宏偉,城墻高大,商賈雲集,城市繁榮。經歷了遼、宋、元、明、清五代後終於因戰爭的動蕩和自然災害的侵蝕而逐漸消亡,因城興起的文化也隨之散至民間,一段光輝的歷史逐漸被人們淡忘。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老城拆遷前

  2010年,古城灤州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為了傳承歷史創新文化,灤縣全面啟動灤州古城復興計劃,決定在這座以鐵礦資源為主要經濟來源的城市上復興一座旅遊文化古城,復興“千古此灤州”的盛景,將灤州燦爛的歷史文化重現在冀東平原之上。

  2010年4月,灤州古城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深研灤州千百年悠久歷史,詳讀華夏民族南北融合之美,灤州古城以研山為骨,以灤水為魂,以人文為韻,以綠林為脈,斥資50億興建灤州古城,氣勢非凡。2000余畝佔地,興北方盛世之風,載千古聖賢至高品格。截取三千年曆史煙雲中最鼎盛時代的精華和極具民族融合特色的建築藝術,灤州古城從灤河而來,向盛世而去。

  僅用時兩年,一座集文化、旅遊、商業、會務、居住、休閒為一體的北方人文古城于耀世而出,于2012年5月1日正式對遊客開放。當年,灤縣這座曾經無人問津的資源城市便吸引了來數百萬遊客到灤州古城觀光。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契丹祈福大典

  現如今的灤州古城,復興了北方契丹民族的千年文化,散落民間的各類文化形式和民俗傳統也都被尋回。灤州古城復原千載歷史古跡:古城門、楊三姐告狀的老縣衙、鐘鼓樓、接官亭、古戲臺、風雨橋、灤州閣、和園、文姬樓等盛世建築,展現遙不可及、難以清晰領會的歷史印象,取其神韻,結合現實。融匯南方水文化,修建濱水而居、臨水起舞的環城“青龍河”。以契丹文化為主導,復原上河圖不夜盛景,全面打造小吃燒烤街、韓國風情街、婚俗文化街、廟會文化街、民俗文化街、韓國女人街、緬甸玉石街、養生文化街及遊客接待中心、五星級酒店等,無限風華,氣勢如虹。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