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加快構建完善的現代海洋産業體系,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向海洋要品質、要效益、要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構築發展新優勢,構建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科技領先、海洋生態優良、海洋文化先進、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強省
因海而立、依海而興的山東,與海洋有著不解之緣。佔全國六分之一的海岸線,海域面積與陸域面積相當,海洋資源豐度指數全國第一。守著這樣一個得天獨厚的“藍色寶藏”,海洋成為山東發展的最大動能、最大優勢和潛力所在。
前不久,山東召開海洋強省建設工作會議,對加快建設新時代海洋強省作出全面部署。山東將把海洋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大策源地,把新舊動能轉換作為海洋發展的高能加速器。為此,加快構建完善的現代海洋産業體系,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向海洋要品質、要效益、要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構築發展新優勢,山東吹響了建設新時代海洋強省的號角。
智慧海洋建設揚帆遠航
山東不斷加快科技興海步伐,推動智慧海洋建設,為海洋産業發展拓寬領域
今年年初,《厲害了,我的國》在全國各地熱映,影片中全球最大的海上鑽井平臺“藍鯨2號”正是由煙台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自主設計建造的。
這個“海上巨無霸”高約37層樓,可以在水深超過3000米的海域作業,最大鑽井深度1.52萬米,是目前全球作業水深、鑽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鑽井平臺,能在15級颶風下屹立不倒。過去,深水準臺設計建造被國外所壟斷,中集來福士憑藉“上下船體平行建造、2萬噸門吊整體合攏”這一深水準臺建造模式革命性創新,一口氣承接了6座深水和超深水半潛式鑽井平臺建造合同,以及一批自升式平臺和海工特種船,從2010年開始陸續交付鑽井平臺,佔中國交付深水鑽井平臺數量的80%,覆蓋了全球主要産油區,包括海況條件最為惡劣的挪威北海。
經略海洋,山東堅持世界眼光,力爭在全國創一流、在全球爭先進,不斷加快科技興海步伐,推動智慧海洋建設,為海洋産業發展拓寬領域。前不久,日照市嵐山區萬澤豐漁業有限公司的世界首座用於深遠海養殖“深藍1號”全潛式網箱建成、下水,被拖往距離日照市嵐山區以東100海裏以外的黃海冷水團區域,開創了世界溫暖海域養殖三文魚的先河,實現了推動我國海水養殖從近岸向深遠海拓展的突破。
三文魚屬冷水魚,最適合生長在15℃至18℃的水域中。長期以來,我國因夏季海域水溫較高和技術裝備限制,只能望洋興嘆。與此同時,我國黃海存在一個世界罕見的淺水層冷水團,它位於黃海中部洼地的深層和底部,面積13萬平方公里,接近一個山東省的陸域面積。
據介紹,“深藍1號”網箱是基於綠色理念研創的深遠海養殖重器,具有完全獨立的知識産權,採用了多項最新專利技術,並將由中國海洋大學首創的波浪能發電半潛平臺提供綠色能源,可實現高海況海域安全生産。專家預測,有了這個“金剛鑽”,可催生千億元級産值的冷水魚養殖産業鏈。
“及時雨”潤澤“海洋牧場”
山東積極為海洋經濟發展注入金融動能,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盤活海洋産業資源
海洋領域投資項目資金需求大、週期長、風險高,破解海洋領域投融資體制制約的難題顯得尤為重要。初夏時節,濰坊濱海海洋經濟新區的灘塗養殖區,陣陣海風吹來微微的腥鹹味,每當潮水退去,整齊劃一的貝類養殖網格狀海洋牧場便浮出水面。
貝類養殖在濰坊漁業中佔有重要地位,産量佔海水養殖總産量的80%以上。貝類一般是在每年春季下苗,當年秋後采收,這也決定了貝類養殖生産具有較強的季節週期性。“企業在養殖週期時點的資金需求較大,以往向銀行貸款最頭疼的就是沒有抵押物。從去年開始,憑著公司的八個海域使用權,農行提供了7000多萬元貸款支持,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龍威實業財務負責人王旭祥感慨地説。
“為海洋經濟發展注入金融動能”,農行濰坊濱海支行行長單連良告訴記者,海洋牧場是一種全生態的海洋漁業發展模式,灘塗貝類養殖有利於沿海灘塗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恢復萊州灣近海漁業資源有重要意義。針對從事海洋漁業産業的龍頭企業,農行濰坊分行拓寬押品範圍,將海域使用權、土地使用權等納入標準化擔保範圍,不僅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也盤活了海洋産業資源。
日照市嵐山區擁有優越的海域條件和豐富的養殖資源,除出産海帶、裙帶菜外,還盛産海虹、牡蠣、鮑魚、海參等,是山東重要的“海上菜園子”。為解決養殖品種單一的不足,提高海洋綜合利用率,該區在轄區海域大力推廣“立體養殖”新模式,水面貝藻兼養、垂直面上中下立體養殖,海底海珍品底播增殖,讓海域産值成倍增長。但是,前期投入讓漁民犯了愁。“僅養海蠣子這一項設施投入就得1萬多元,再加上海虹、海參,每戶平均需要前期多投入5萬元至6萬元。”嵐山三永水産合作社理事長李寶法告訴記者。
“漁民不缺漁船,‘漁船抵押貸款’正對路。”嵐山區安東衛街道的養殖戶張慶東提起當年貸款的事記憶猶新。據統計,近年來農行嵐山支行累計發放的漁船抵押貸款超過3000多萬元,幫助了上百戶漁民。如今,海水上層的海帶與中下層海蠣子、海虹、毛蛤等貝類共生共榮,“海上菜園子”初具規模,漁民的收入平均增長了兩倍多。
陸海統籌抱團向海
山東17地市以海帶陸,輻射帶動內陸腹地産業轉型升級;陸海統籌,實現産業融通、優勢互補
在新起點上挖掘海洋經濟新動能,必須要有新視野、新坐標。山東有7個地市倚海靠海。如今,全省17地市轉變觀念,以海帶陸,輻射帶動內陸腹地産業轉型升級;陸海統籌,實現産業融通、優勢互補。
“智借八仙渡滄海,巧將仙境落人間”,蓬萊八仙過海旅遊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海鋒發掘當地獨有的仙海文化資源,打造了以八仙傳説為主題的八仙過海景區和以東方神話傳説源頭——三神山傳説為脈絡的三仙山風景區,開業當年就接待遊客50萬人次。在打造了亞洲最大海洋館——蓬萊海洋極地世界之後,他們又把海水“引入”內陸齊河縣,成功運營了世界最大的室內海洋館——“泉城海洋極地世界”和“泉城歐樂堡度假區”,促進齊河率先進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成為國內用全域旅遊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成功典範。
港口是海陸統籌、走向世界的重要支點。5月15日,日照港第3座30萬噸級原油碼頭的投用,其原油接卸能力已躋身全國前三位,服務內陸企業的能力大為增強。日照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蔡中堂告訴記者,他們沿瓦日線在山西、河南等地開設了四大物流園,日照港已成為魯南及中原、西北地區最便捷通達的出海口岸。
位於內陸的濟寧太陽紙業公司,從“一帶一路”國家進口優質木片,通過“太陽號”木片班輪運送到日照港,再經鐵路運送到兗州本部。“雖然不靠海,但依託日照港,我們正著力培育發展集裝箱運輸、內河運輸、陸路運輸等物流體系,打造對接‘一帶一路’、服務企業的物流大軍。”太陽紙業董事長李洪信説。
眼下,山東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佈局海洋發展。到2035年,基本建成與海洋強國戰略相適應,海洋經濟發達、海洋科技領先、海洋生態優良、海洋文化先進、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強省,繼續耕海探洋,向“藍色寶藏”深處進發。(記者 王金虎 朱 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