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有效保護5517萬畝天然林

2018-06-14 11:34:18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責編:陳晨

  中國綠色時報訊:自天保工程二期實施以來,青海省堅持以品質和效益為核心,將天然林管護與生態扶貧工作相結合,為全省5517萬畝天然林提供了有效保護。

  青海省天然林資源主要分佈在三江源頭、江河兩岸等區域,是“中華水塔”的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為促進天然林管護規範化建設,青海制定出臺專項資金管理、護林員管理等制度措施,對資金使用及要求、護林員聘用及考核、管護站建設標準等提出明確要求,確保充分發揮資金使用效益、管護責任落實、規範化建設,有力地促進了全省天然林保護。為強化天然林管護品質監管,青海省林業部門根據森林管護工作年度建設目標任務,由省、縣級林業部門會同同級財政部門,分別編制年度森林管護實施方案,嚴格按規定和實際需求安排森林管護具體建設工作。青海省還通過實行工程監理考核機制,建立以省級巡視監理、績效考評、資金稽查、國有林場考核評比、全省林業綜合核查等監督考評方式,對天然林實施嚴格管護。

  針對部分地區林牧交錯、林牧矛盾相對集中的實際情況,青海制定出臺《青海省國有林場(區)農牧民家庭合同制管護國有公益林管理辦法(試行)》,將牧民個人草場範圍內的天然林管護職責以承包管護的形式落實給牧戶。2013年,青海省制定印發《關於做好天保工程支持林下經濟發展工作的通知》,以借款的形式為每戶農牧民提供5萬元發展基金,鼓勵林區農牧民依靠林下資源自主創業、擴大經營,為林區群眾開闢增收創收渠道。自2015年以來,青海分別在海東市平安區(農區)、瑪可河林業局及玉樹藏族自治州江西林場(牧區)開展試點,探索建立個人管護、合作社管護加林場考核的監管護林模式,通過考核評比調節項目資金,有效激發了林區群眾參與工程建設的自主性和積極性,更好地落實了森林資源保護的主體責任。

  為更好地助力脫貧攻堅行動,自2016年開始,青海落實生態公益性管護崗位6557個,農牧民戶年均增收1.5萬元以上,貧困戶護林員可實現當年脫貧。同時,青海省還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為天保工程區長期從事森林管護的社會護林員購買意外傷害險,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護林員的合法權益及護林員隊伍的穩定。

  青海省近年來還通過開展天然次生林區森林資源管護監測與示範、優良樹種繁育及乾旱淺山造林技術研究等項目,將林業生産實際與先進林業科技結合起來。2013年以來,青海省開展了智慧綜合管理平臺——天保工程林業三防智慧管控系統的研發及建設,將護林員管理考核系統、林火監測預警系統、有害生物統計分析系統、無人機應用系統、衛星數據分析研究系統和工程效益評價系統等融為一體,有效提高了天保工程管護科技水準。(記者 宋曉英 馬培福 楊秀玲)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