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訊:大城市在積極攬人,鄉村對人才的渴望並不亞於城市。如何攬人才、育人才、留人才,使人才活力得到釋放,是實現鄉村振興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當前,各城市紛紛出臺人才引進政策,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鄉村對人才的渴望並不亞於城市。在農村,特別是在發展速度較慢的農村,同樣需要更多的高端人才。
大城市在積極攬人,農村該怎麼辦?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需求相比,我國農村人才的規模和結構仍存在不少差距。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如何攬人才、育人才、留人才,使人才活力得到釋放,不僅是城市的必答題,也是實現鄉村振興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讓“城歸族”在農村興業
拿出招商引資的熱情,就不愁形不成良性循環,帶不旺鄉村人氣
鄉村要振興,關鍵一點是要改變人才從農村向城市單向流動的局面,讓更多“城歸族”到農村投資興業,帶動鄉村人氣旺起來。
位於羅霄山腹地的江西省遂川縣,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縣。在60萬農業人口中,有16萬人長年在外務工。近年來,遂川縣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他們返鄉創業,帶動村民發展,帶活縣域經濟,以此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大抓手。
遂川縣五斗江鄉車坳村村民鄭祖程大學畢業後在杭州從事報紙編輯工作,原本待遇豐厚,衣食無憂。但他最終選擇放棄在城市的舒適生活,回到家鄉創業。在鄭祖程看來,自己的家鄉雖然地處偏遠山區,但到處都是綠色原生態環境,完全能轉化為經濟優勢。為此,鄭祖程反“飼料養豬”之道而行之,不打化肥農藥,而是用石灰殺蟲、消毒,種植原生態水稻,選購生長速度慢的贛中南花豬。2個月基地哺乳保育餵養、6個月農戶圈養、4個月基地回收半放養……經過一年辛勤打拼,一丘丘冷漿田成了“南泥灣”,出欄的豬雖瘦,但肉質鮮美,受到市場追捧。如今,他已經成為村裏的創業能人,帶領村民共同實現綠色生態夢想。“鄉村振興,人才是魂,拿出招商引資的熱情,就不愁形成良性循環帶旺鄉村人氣。”五斗江鄉黨委書記康小強如是説。
在外的人才選擇回歸,留守的也不甘示弱。在狗牯腦茶鄉湯湖鎮油湖村,儘管蘭年石早在2016年就榮膺“全國技術能手”稱號,但他卻是個不好張揚、外表憨厚的“80後”。他的理念就是帶著沒茶園的學摘茶,帶著種茶能手學制茶,帶著制茶能手當大戶。有了“傳幫帶”,油湖每年都能吸引不少茶商前來“淘金”。
讓窮鄉僻壤成創業熱土
鼓勵懂技術、善經營、有資金的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多措並舉降低返鄉農民工創業的風險和成本
相較于城市空間而言,以往農村發展機會較少,人才用武之地匱乏,村民往往“走出去”卻“回不來”。實際上,這些大量外出經商和打工的農民,同樣具有豐富的創業經驗,了解鄉村的風土人情,是農村人才建設的重要力量。
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東趙寨村返鄉農民工王月領長年在外打工,每個月有四五千塊錢的收入,但他老覺得總在外面漂著不是個事。今年3月份,思鄉心切的王月領回到老家,正當他發愁如何擇業時,當地舉辦的農民工創業就業培訓班,讓他燃起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就業的人生夢想。
“在技能培訓方面,我們採取了各種措施,內引外聯,就是利用縣內的培訓學校,同時外聯邯鄲市內學校,對縣裏的返鄉農民工、進城務工人員、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進行技能培訓,使這些人員學有所長,實現更高品質的就業,就業率實現70%以上。因為學有所長,這些人員現在都致富增收了,留在農村,在家鄉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勞動就業服務局局長顧勇説。
與此同時,肥鄉區大力實施“引鳳還巢”工程,鼓勵懂技術、善經營、有資金的在外務工人員返鄉創業。通過搭好創業服務平臺,建設返鄉農民工創業園和平原電商創業園兩大創業就業孵化基地,為返鄉農民工、下崗職工和失地農民中有資金、有技術、有項目、有銷路、有意願的人員從創業準入門檻、政策支持、資金場地、項目審批、稅收減免、優化環境等方面予以幫扶,多措並舉降低返鄉農民工創業的風險和成本。
王月領坦言,農民工創業園最吸引他的地方就是在辦公司的問題上不那麼迷茫,也不用多跑那麼多路。“這裡提供辦公場所,還有相應的資金扶持,遇到不懂的問題還有很多人幫忙解決。有了政策的相應扶持,加上自己的拼搏和堅持,肯定能實現夢想。”王月領説。
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返鄉創業者“留”得安心,讓擁有一技之長的鄉村能人更有信心。去年以來,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勞動就業部門共為300多位自主創業農民工申請了小額貼息貸款2400多萬元,創業項目涉及修理、百貨、副食、養殖、加工等10多個行業,就地就近帶動了2000余人就業。
使人才“自願來”“不願走”
人才招得來,還要留得住。除了以親情、鄉情為紐帶引進人才,還需要從政策、服務、配套等方面聯合發力
“築巢才能引鳳”。人才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生態的競爭。以往由於農村生活單調、公共基礎設施不健全、待遇不高等原因,城市人才不願到鄉村就職。另有部分人員為增添履歷的豐富性,將鄉村作為“跳板”,真心留在農村的外來人才較少。 如何才能使外部人才“自願來”、留得住?關鍵在於優化人才引進條件,讓人們看得見可以發展的機會。
今年以來,陜西洋縣深入實施人才提升年活動,不斷加快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層次人才隊伍培養,為人才作用發揮搭建産業平臺,為全縣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人才支撐。縣裏先後聘請長江學者、兩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作為經濟社會發展顧問,啟動了發展有機産業促脫貧攻堅計劃。該縣的志建藥業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建立院士工作站,成為集中藥材種植、植物提取、産品研發、銷售為一體的現代科技創新型企業,在全縣18個鎮、77個村發展銀杏採葉園1.2萬畝,促進了當地銀杏産業的發展。
江蘇金湖縣則持續深入實施“荷都俊才”引育工程,突出企業主體作用,不斷放大高層次人才效應。當地實行高層次人才創辦企業稅收返還和引進高層次人才個人所得稅資助政策,採取以獎代補方式鼓勵企業自主建立創新載體平臺,引導企業建立高技能人才評價體系,降低了企業引才育才成本。
人才招得來,還要留得住。專家指出,作為欠發達地區,除了以親情、鄉情為紐帶引進人才,還需要從政策、服務、配套等方面聯合發力。從人才層面,要構建有利於人才成長成才的管理體制,解決好發揮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在農村實用人才培養中的“蓄水池”作用,為他們解決好人才服務“最後一公里”的瓶頸制約問題,才能打造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農村勞動者大軍,為服務鄉村振興建功立業。(記者 韓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