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改廁改出了“尬廁”

2018-06-28 11:39:30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編:鄭思雯

  經濟參考報訊:“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廁所革命”讓群眾用上了衛生的廁所,成為最貼心的精準扶貧。當前,我國進入脫貧攻堅關鍵階段,鄉村振興穩步推進,堅決推進農村廁所改造對新農村建設具有標誌性意義。

  但記者調查發現,中央高度重視並不斷出臺相關方案及措施的農村改廁,在一些地方卻“變了味兒”,出現了半吊子的“尬廁”——沒墻、沒頂,只有個蹲便器。

  房前屋後、鄉間路邊、山坡溝裏……沒有圍墻、沒有頂棚、裸露在外的蹲便器隨處可見。若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這是山西婁煩縣2016年一些農村改廁後的廁所。

  婁煩縣是太原下轄縣,地處呂梁山腹地。位於大山深處的鳳凰村,交通極其不便,遇上雨雪天氣,村子幾乎與世隔絕。記者從縣城驅車,行駛了約半小時的山路來到了這裡。剛進村,在路邊就看見了只安裝了白瓷蹲便器,沒有圍墻和頂棚的“廁所”。

  “村裏到處都是蹲坑,沒有一個能用。”70歲村民強俊拴説,鳳凰村全村93戶,常年住在村裏的也就20來戶人家,卻有八九十個用不上的蹲坑。走在鳳凰村,記者看到,有的村民家門口兩邊就有三四個蹲坑,村裏道路邊上也分佈著蹲坑,還有的被安在了山坡和溝裏。

  不僅僅是鳳凰村,我家村、四家坪村、三元村等村也存在不少只安裝了蹲坑的廁所。一些村民不解,為啥改個廁所卻建成了人均一個蹲便器的半吊子工程?婁煩縣衛計局一位負責人説,改廁資金由市縣兩級財政各出1000元,建好一個廁所不到3000元,市級財政能保證,但縣級財力捉襟見肘,所以廁所只建成了地面部分,圍墻和頂子需要村民自己負擔。再加上當時沒有把政策宣傳好,很多村民誤以為改廁就應該由政府全部負擔。但一位村支書説,蓋那麼多不能用的廁所,就是浪費錢,還不如集中財力建幾個能用的。對於婁煩縣一些村子改建的廁所很多分佈在荒廢的屋子前、道路邊的現象,山西省相關部門負責人説,這是“瞎胡來”,確實不合適。

  經過2016年的改廁,距離鳳凰村不遠的我家村,一些村民卻因為拆舊未建新,淪為無廁所可上的地步。

  我家村常住人口30多個人,新建了約40多個“廁所”。這個村村民告訴記者,聽説政府對建農村廁所扶持不少,每家每戶都要修建,所以很多村民都把自家舊廁所拆掉,準備建新廁所。

  “舊廁所拆了,新廁所也沒建好。如今,大小便得東躲西藏‘打遊擊’。”56歲的村民王愛民和記者談及如廁問題時就面露難色。他説,自從拆掉旱廁,一年半時間,他只能到屋後、山坡和溝裏偷偷地解決大小便。

  53歲的村民強玉貴家一面院墻上,有一處約4米長、裸露在外的磚墻。據強玉貴説,這是他家舊廁所的一面墻,舊廁所被拆掉後,新廁所僅僅是一塊開裂的水泥踏板和一個蹲坑。強玉貴告訴記者,他找過村委會詢問啥時候能把廁所修好,村幹部總説要修,但是一直沒有下文。

  鳳凰村82歲的方維娥家改廁後的廁所,是村裏唯一一家沒有損毀、塌陷的廁所。但是她説,看到村子很多廁所塌陷後,即便現在圍上圍墻,搭上頂棚,她也不敢用了。村民説,蹲坑下是兩三米深的坑,雨水越積越深,去年還曾淹死過小羊羔。村民害怕出人命,現在已將便池掩埋、遮擋。

  還有的村民覺得不好看,有條件的自己完成了改廁的“後續工程”。緊挨縣城的三元村村民段愛娥説,一進院子就看到個孤零零的蹲坑確實不好看,就用自家蓋房剩下的磚頭把蹲坑圍了起來。“這樣好歹能用。但沒有搭頂棚,遇上下雨天上廁所非常不方便。”段愛娥説。在我家村,一位村民將水泥踏板抹灰加厚,重新固定蹲便器,找來不用的石棉瓦當圍墻,建成了一個非常簡陋的廁所。

  婁煩是國家級貧困縣。地處深山的鳳凰村、我家村等村莊土地貧瘠,留守的村民大多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65歲的三元村村民李旭拴説,他家收入主要靠種地,1年平均收入不到3000元,雇人把廁所建好,費用約1000元,這筆錢對他家來説,可不是個小數目。

  記者調查發現,近幾年,婁煩縣不斷加大改廁力度,不少農村廁所大有改觀。不過,對於那些改廁未完成村的村民來説,目前他們最迫切的希望是政府能把改廁工作做紮實,不要為了完成數量而忽視了品質,讓他們踏踏實實地上個廁所。(記者 魏飆)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