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生態藍圖繪到底

2018-06-29 11:37:16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鄭思雯

  “浙江省採取了強有力的措施治理污染,讓曾經飽受污染的河流湖泊變得清澈無比,聯合國環境署認為浙江省給全世界樹立了良好的範例。”今年六五環境日中國主場活動儀式上,現場大屏播放了一段聯合國副秘書長兼環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的採訪視頻。視頻中,他盛讚浙江省生態文明建設及治污經驗。

  索爾海姆的讚嘆,來自於兩個月前對浙江省浦江縣、安吉縣和杭州市的實地探訪。浙江省農村整治後優美的環境,特別是垃圾分類和污水處理,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浙江省讓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協調統一的具體做法和實踐,更讓他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了更直觀、更具體的感受,使他有了把浙江經驗推廣向全世界的強烈願望。

  新世紀以來,浙江省以生態省建設為龍頭,相繼提出了“綠色浙江”、“生態浙江”、“美麗浙江”等一系列戰略目標,昭示著浙江省生態文明建設的脈絡和方向。浙江的經驗,正是源於15年前決策層高屋建瓴的頂層設計和15年來的堅守。守得雲開見月明,如今的浙江大地改天換地、重煥生機,“詩畫山水”成為了浙江省的金名片。

  頂層設計

  一張藍圖繪到底

  猛藥治沉疴,堅立破釜志。

  “全省水污染問題仍較突出,特別是平原河網地區,可以説是有水皆黑,有水皆臭,守著水鄉沒水喝。”新世紀初,在一次全省工作會議上,浙江省一位主要領導同志這樣直面浙江發展中存在問題的情形,讓記者時至今日仍記憶猶新。

  彼時的浙江,正面臨著發展的陣痛。

  據《2003年浙江省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03年,浙江省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實現國內生産總值9200億元,比上年增長14%。

  而在實現經濟總量約佔全國的7%的現實背景下,卻是僅佔全國1%國土面積和承載約全國4%人口,浙江省的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問題相當突出。雖然經過持續的環境治理,2003年,浙江省母親河錢塘江水系仍有44.4%的斷面水質、九成以上平原河網及運河全部河段水質不能滿足水域功能要求。近岸海域污染嚴重,四類和劣四類海水佔70.7%,赤潮頻發。大氣環境品質也不容樂觀,酸雨污染仍較嚴重,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主要污染物年日均值持續緩慢上升。

  時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清醒地看到,環境污染惡化趨勢雖然得到遏制,但沒有根本好轉。環境保護工作的基礎還比較脆弱,形勢依然嚴峻。

  2003年7月11日,浙江召開生態省建設動員大會,宣示生態省建設要以人與自然和諧為主線,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質為根本出發點,以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為動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中,堅定不移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使浙江省走上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建設生態省,是一項事關全局和長遠的戰略任務,是一項宏大的系統工程。”“以最小的資源環境代價謀求經濟、社會最大限度的發展,以最小的社會、經濟成本保護資源和環境,既不為發展而犧牲環境,也不為單純保護而放棄發展,既創建一流的生態環境和生活品質,又確保社會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從而走上一條科技先導型、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産型、生態保護型、循環經濟型的經濟發展之路。

  同月,省委十一屆四次全會作出了“發揮八個方面優勢、推進八個方面舉措”的重大決策部署,也即引領今後浙江發展的總綱領—— “八八戰略”。“進一步發揮浙江的生態優勢,創建生態省,打造‘綠色浙江’”作為第五方面寫入其中,為浙江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先試、領先率先的實踐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戰略指引。

  科學奮進目標已確立,重要的是發揚釘釘子精神,鍥而不捨地幹下去。此後,浙江每年都會召開各個層次的會議,總結生態省建設成效,分析面臨的新問題。此後的幾屆省委、省政府堅持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指導浙江發展的核心理念,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屆連著一屆抓”。2007年,省十二次黨代會聚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將“環境更加優美”列為目標之一;2008年,省委十二屆四次全會提出要站在建設生態文明的高度,把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優化人居環境作為全面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2010年,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作出《關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省人大通過決議,將每年6月30日設立為浙江生態日;2012年,省十三次黨代會再次深化佈局,從建設“兩富”現代化浙江的高度提出堅持“生態立省”方略,加快建設生態浙江。2014年,省委十三屆五次全會作出“建設美麗浙江 創造美好生活”的決定;2017年,省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兩個高水準”的奮鬥目標,指出在提升生態環境品質上更進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設美麗浙江。

  一系列決策部署的遞進和深化,確保了浙江率先解決發展當中遇到的資源環境瓶頸制約,保持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走在前列。

  生態立省

  構建完善宏觀戰略體系

  十年磨一劍,立行十五載。

  15年來,浙江始終堅持“生態立省”方略,從“綠色浙江”“生態浙江”發展到如今的“美麗浙江”,既是一脈相承又是層層遞進,浙江省的生態文明建設在實踐中不斷提升,在理念上不斷昇華。浙江把生態環保全面納入黨政綜合決策體系,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與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促和諧有機結合起來,推動了生態文明改革的先行先試,帶來了一個富饒秀美、和諧安康的生態浙江。

  根據《浙江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浙江生態省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充分發揮區域經濟特色和生態環境優勢,在發展中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經過2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實現人口規模、素質與生産力發展要求相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把浙江建設成為具有比較發達的生態經濟、優美的生態環境、和諧的生態家園、繁榮的生態文化,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強的省份。

  而浙江省生態省建設的主要任務則是,圍繞構建以循環經濟為核心的生態經濟體系、可持續利用的自然資源保障體系、山川秀美的生態環境體系、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適應的人口生態體系以及科學、高效的能力支持保障體系五大體系,在生態工業與清潔生産、生態農業建設、生態公益林建設、萬里清水河道建設、生態環境治理、生態城鎮建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碧海生態建設、下山脫貧與幫扶致富、科教支持與管理決策等十大領域,集中力量組織實施一批重點建設項目,分年度分階段落實責任制,力爭每年集中解決一些生態省建設中的突出問題。

  為進一步加強對生態省建設工作的領導,省委省政府成立了最高規格的浙江生態省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省委書記任組長、省長任常務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原省環保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並明確了辦公室和各成員單位分工。為落實政府責任,浙江生態省建設任務納入了各級政府行政首長目標責任制,省、市長每5年簽訂一次目標責任書,每年度下達工作任務書,任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結果公開通報並報省委組織部,作為評價市級黨政領導班子政績和相關領導幹部作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精準高效的組織形式,使浙江省實現了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省、市、縣分組管理,部門相互配合,上下聯動、良性互動的生態省推進機制。

  久久為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久久方為功,贏得交口讚。

  “假如連環境污染都剎不住,生態省更是無從談起。”加強環境綜合治理,大力推進環境品質的全面提升成為生態省建設的基礎和核心。

  2004年,一場席捲全省的環境污染整治大會戰——“811”環境污染整治行動在浙江打響。“8”就是全省八大水系;“11”是指全省11個設區市,也指區域性、結構性污染特別突出的11個省級環保重點監管區。省政府決定通過3年的努力,實現“兩個基本、兩個率先”的總目標,即全省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趨勢基本得到控制,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在全國率先全面建成縣以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集中處理設施,率先建成環境品質和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網絡。

  首輪“811”三年行動圓滿收官,針對全省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趨勢狠狠踩了腳剎車。2008年,第二輪“811”三年行動啟動,將重點防治工業污染向全面防治工業、農業、生活污染轉變。

  隨著6年兩輪“811”行動的實施,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進入到投入多、力度大、成效顯的時期。2010年6月,浙江省委做出了《關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決定開展“811”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行動,用5年時間實施第三輪“811”行動,立體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16年,浙江省又接力實施了第四輪“811”美麗浙江行動,並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和標誌性工程。

  在第三輪“811”行動期間,浙江省開始統籌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城治鄉,打出了“五水共治”“四邊三化”等系列組合拳,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環境治理力度和改善幅度全國領先。2013年省委、省政府部署開展“五水共治”以來,累計消除6500公里垃圾河、5100公里黑臭河,全面消除劣V類水質斷面,基本消除劣V類小微水體。全面建立覆蓋全省江河湖塘的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制。近年來,浙江省以治理霧霾為重點,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全省提前全面淘汰黃標車,淘汰燃煤小鍋爐近4.5萬台,完成所有大型燃機組超低排放技術改造。實施土壤和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危險廢物處置能力達到730萬噸/年,無害化利用處置率達95.9%。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累計投入資金1500多億元,2.7萬個村實現村莊整治全覆蓋。省委省政府對環境違法行為零容忍,明確打造環境監管最嚴省份。著力構建環境執法與司法監督、公眾監督和輿論監督相結合的監管機制,全省基本實現省市縣三級環保與公檢法聯絡機構全覆蓋。過去5年,全省共查處環境違法案件6.7萬起,處罰金額27.6億元,行政拘留2841人,刑事拘留4601人,刑事打擊力度連續5年位於全國首位。

  各項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也快速推進。浙江省率先在全國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省對縣(市、區)財政收費制度、生態功能區縣市環境年金制度,實施跨行政區域、河流交接斷面水質保護管理考核,建立了覆蓋所有水系源頭地區的生態補償制度。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生態文明建設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機制,對麗水、衢州兩市和淳安等26個縣,不再考核GDP。開展規劃環評、環境標準改革試點。大力推進生態示範創建,累計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5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3個、國家級生態市兩個、生態縣39個、生態鄉鎮691個,以及一大批國家和省級綠色細胞,創建數量和品質均居全國前列。

  15年來,浙江省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和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協調共進,走上了經濟發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生態環境品質顯著改善,加快邁入了處處綠水青山的大花園時代。全省地表水Ⅰ類~Ⅲ類的省控斷面比例從2012年的64.3%上升到2017年的82.4%,平原河網水質也大幅改善,國家首次水十條考核浙江省名列第一。全省設區城市日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從2013年的68.4%上升到2017年的82.7%,PM2.5的濃度從2013年每立方米的61微克下降到2017年的39微克,“大氣十條”考核連續3年優秀。

  身邊環境品質的持續改善,人民群眾看在眼裏喜在心裏。根據省統計局調查,全省生態環境品質的公眾滿意度從2012年的57.26大幅提高到2017年的78.54。“以前水都是臭的,現在很清了,我們真是趕上了好時代。”老百姓的樸實話語,正是對浙江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最大肯定和褒獎。(作者 晏利揚)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