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生態家底 促進綠色轉型

2018-08-16 09:38:20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陳晨

  光明日報訊:熟悉這樣的場景嗎?汽笛長鳴、巨輪靠岸,船上船下揮舞的雙手或為了重逢,或為了致意。可是,怎樣的詩意都改變不了這樣一個事實——每一聲長笛後面都有從煙囪裏躥出的滾滾濃煙。

  7月29日11點,寧波舟山港北侖港區北二集司碼頭,“中遠高雄號”貨運船靠泊。碼頭電工們迅速把船上降下的兩條6.6千伏電纜接入碼頭前沿的高壓岸電箱。岸基電源取代了船上的柴油發電機為這艘巨輪供電,煙囪上的黑煙消失了。這天是寧波舟山港第4套高壓岸電系統第一次投運。

  從自然不斷獲取的人們總該為自然做些什麼。寧波的做法是,讓清澈穿過胸膛。

  1.船舶接岸電,從“燒油”到“吃電”

  船舶運輸因其運量大、成本低的優勢,成為全球80%以上的國際貨物運輸方式,在我國這個比例更是高達90%以上。然而,船舶港口排放也隨之成為大氣污染的重要來源之一。

  “寧波舟山港是全球大港,一年靠港船舶數量約3萬艘。如果這些船隻在泊期間都使用自身燃油發電系統,每年將産生1650噸二氧化硫、2205噸氮氧化物和219噸細顆粒物。”寧波市港航管理局科技信息處的李丹鵬介紹。

  2014年7月,國際環保組織自然保護協會發佈了《船舶港口空氣污染防治白皮書》。數據顯示,一艘使用3.5%含硫量燃料油的中大型集中箱船,以70%最大功率負荷行駛,一天排放的PM2.5相當於50萬輛使用國IV油品的貨車。

  於是,船舶接岸電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所謂船舶接岸電是指船舶在停泊期間,通過電纜接通岸基電源,替代自身燃油發電系統,為船舶提供生産、生活用電的一種技術模式。這一模式實現了船舶的零油耗、零排放、零噪聲,為實現綠色港口提供了可能。7月10日,交通運輸部宣佈,擬對港口船舶岸電設施建設和改造的245個項目獎勵資金約7.4億元。

  2010年6月,我國港口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正式起步。也是從那年開始,國家電網寧波供電公司組建港口岸電改造項目專家團隊,與當時的寧波港集團一起,聯合開展低壓船舶岸電試點項目。寧波港當時選擇了以50赫茲供電的北侖第二集裝箱公司碼頭,以及寧波聯合集裝箱海運有限公司散貨船隊作為試點。這以後寧波港陸續建成接岸電點58個,年接岸電船次超過5000艘次。

  2015年12月2日,國家電網寧波供電公司與寧波舟山港集團再度合作,在穿山港區五期集裝箱碼頭建成國內首個高壓變頻船舶接岸電項目,標誌著船舶接岸電項目從“低壓”向“高壓”晉級。靠港船舶使用高壓岸電後,平均每個泊位每年可節省燃油300噸,減少各類空氣污染物排放約30噸。2016年,寧波舟山港為“中遠太倉”輪靠泊供電19388千瓦時,創造了當時的集裝箱船舶單艘次在泊使用岸電的用電量、用電時長兩項國內紀錄。

  經過3年運行,與國內其他城市相比,寧波舟山港的高壓岸電工程實現了更為先進的智慧變頻技術,能根據停靠船舶的岸電受電設備自動調整電壓和頻率,適用於各國遠洋船舶。

  為“中遠高雄號”提供接用岸電的北侖港區北二集司碼頭的岸電系統,如今已經擁有4000千伏安的超大供電容量,可滿足上百個冷藏箱的集裝箱船舶負荷供給,供電容量比已投運的前三套高壓岸電系統增長了30%以上,而在岸電配電房空間佔用上卻減少了30%。同時,隨著技術改進,該碼頭已將原先正常接船操作需要的2個小時縮短為40分鐘。穿山港區集裝箱碼頭岸電連船的操作流程也從最初的74個步驟優化為28個。

  就在一個月前,寧波市港航管理局公佈《寧波市船舶與港口污染防治三年(2018—2020年)行動方案》,提出了加快港口岸電佈局的目標。預計3年後,全市高壓岸電設施將累計達到15套、低壓岸電設施累計達到130套,85%以上的集裝箱碼頭和散雜貨碼頭具備岸電供應能力,90%的港作船舶、公務船舶靠泊使用岸電。

  2.完成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

  今年6月份,一份涵蓋5年來自然資源數據的《寧波市北侖區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通過了專家評審。這也是浙江首份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

  “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是北侖區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建設示範區的重點任務之一,也是我們摸清自然資源家底,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利用,進而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的政策措施。”寧波北侖區副區長潘群威介紹。

  為此,北侖區運用衛星遙感影像資料,編制了全區2012—2016年土地資源、林木資源、水資源和海洋資源資産賬戶,共完成49張實物量負債表,核算了北侖區森林、濕地、海岸帶和城市綠地等關鍵生態系統資産的數量、品質和價值,分析了北侖區土地、水資源、能源等資源生産率,以及主要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生産率隨時的變化狀況等。該表顯示,北侖區在過去5年間地區經濟總值年均增長7.8%,城市建成區佔陸域面積的比例從2014年的30.9%持續增長到今年的32.1%的同時,自然資源得到了較好保護,主要自然資源的數量基本不變,多種自然資源的品質有所改善。

  “項目組開展了高精度衛星遙感影像的解譯。通過遙感解譯,每塊土地只有唯一的實際屬性,徹底解決了耕地、林地、園地等面積各部門認定方法不一、基礎數據不一、總數差別巨大的問題,確保基礎數據更真實。”北侖區美麗辦相關負責人解釋説。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量的核算,可以進一步體現各類資源背後隱藏的巨大價值量,而這部分價值往往被人們忽略。”該負責人表示,為了使數據更詳盡,北侖在開展土地、林木、水和海洋資源實物量核算之外,還根據聯合國《實驗生態系統核算體系》,開展森林、濕地、城市綠地和海岸帶生態系統價值核算。

  據估算,北侖區九峰山森林公園每年提供的休閒娛樂等文化服務價值接近2.6億元,這還不包括九峰山的其他生態系統調節服務價值。這表明九峰山森林公園的生態環境保護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需要加強其可持續發展,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社會經濟發展。

  “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的編制,主要是為了應用到政府的管理決策中。”北侖區美麗辦相關負責人説,將受污染的河流從V類水體恢復到III類水體所需要的投入、把採礦導致的受損山體加以恢復所需的投入,是北侖區目前存在的重要自然資本負債。該表可對生態環境負債的修復成本進行測算,並給出需要進行生態修復的清單和優先級建議。

  3.領導幹部離任須審計自然資源資産

  有了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寧波市北侖區不但把生態家底摸得一清二楚,更將它當作區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的重要依據。

  去年,北侖區成為寧波市首個開展區縣級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的區。浙江省審計廳委託寧波市審計局對原北侖區委書記馬衛光、現北侖區區長胡奎任職期間(2014—2016年)自然資源資産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總體情況、土地資源管理、水資源管理、森林資源管理、海洋資源保護情況、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情況、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等7個方面內容進行審計,歷時兩個多月。

  今年,寧波市明確將北侖區列為編制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和開展鄉鎮(街道)領導幹部自然資源離任試點地區。

  5月份,北侖區審計局對陳冠俊同志任白峰街道黨工委書記期間、汪越海同志任白峰街道辦事處主任期間自然資源資産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履行情況進行了審計。北侖區由此成為寧波市首個啟動街道層面自然資源資産負債表離任審計的縣市區。

  白峰街道黨工委書記陳冠俊對審計工作既有信心又有壓力。“信心來源於白峰具有良好自然資源優勢,並且近年來,白峰始終把生態建設放在重要位置來抓,成效一年比一年顯著,總體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陳冠俊説,“去年街道投入幾千萬元進行全方位整治,劣Ⅴ類水已全面消除,部分河道水質達到Ⅲ類甚至Ⅱ類標準,群眾對治水的參與度和滿意度也越來越高。”

  “壓力主要來自上級黨委政府對生態治理、生態建設要求更高,老百姓對生態環境和生活品質的要求更高,以及如何有效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困難。生態建設是一件久久為功的事。”陳冠俊表示。

  接下來,北侖區將建立生態環境負債評估制度,根據生態環境負債的大小確定需要進行生態修復的生態環境負債清單,且每年根據上一年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動態,更新生態環境負債清單。而這份清單,也將跟北侖區各個街道領導幹部的離任審計掛鉤。(記者:曾毅)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