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環境 建設美麗中國 —全國政協常委會聚焦污染防治

2018-08-22 09:45:50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中國環境報訊:黨的十九大把污染防治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的三大攻堅戰之一。在此間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三屆常委會第三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常委和委員們圍繞“污染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建言獻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但總體上看,我國長期積累的生態環境問題依然嚴峻。全國政協常委和委員們認為,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制度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重大制度安排,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舉措。

  曾兩次擔任督察組組長的全國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張寶順説:“親歷其中,深切感受到中央環保督察猶如一柄‘利劍’,督促各地解決了一大批長期難以解決的突出環境問題,促進了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收到了‘中央肯定、地方支持、百姓點讚’的良好效果。”

  對於進一步提升督察工作水準,張寶順提出,要研究制定環保督察方面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長效機制,建立健全中央和省兩級督察制度體系,抓住重點領域、重點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督察,形成聯動效應。

  7月上旬,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組織了“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重點提案督辦調研。全國政協常委和委員們所到之處,切身感受到青藏高原近百年來自然環境持續惡化局面正在得到扭轉。青海湖更藍了更大了,祁連山更綠了更美了,青海人的綠色發展視野更寬廣更長遠了。實踐證明,全民綠色行動大有可為。

  全國政協常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戚建國表示,通過調研也認識到,在把握好生態保護與民生發展關係、變生態資源潛力為經濟發展新動能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經濟社會發展水準滯後的地區依靠自身力量實現可持續生態環境保護,依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全國政協常委、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董恒宇説,我國是草原資源大國,但目前草原總體品質較低,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涵養水源能力下降,凈化空氣、防污固碳等生態服務功能衰退。

  董恒宇建議,應遵循生態優先原則,加強草原保護修復,降低草原利用強度,減人減畜減礦,使草原提高品質恢復生機,把“草原大國”建成“草原強國”。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做好‘減法’和‘加法’兩篇文章。推進國土綠化,加強林草經營,是做好‘加法’的重要途徑。”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説。

  他建議,各級財政應加大造林綠化、森林撫育、草原經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工程建設投資力度,提高資金補助標準,構建健康穩定功能強大的森林和草原生態系統,有效增加林草碳匯功能。

  全國政協常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吳曉青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千萬別忘記農村這一主戰場,千萬別忘記農業面源這一重要污染源的防治,千萬別忘記農民對藍天碧水凈土的殷切期盼。

  他説,要堅持重點突破,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著力抓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置利用、秸稈綜合利用、廢舊地膜污染治理、農村污水垃圾集中處理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加快構建農業農村環境保護制度體系。

  河長制的實施,找到了打開解決水資源污染困局的一把“金鑰匙”。“河水有問題,直接找河長”,成為老百姓的共識。很多河湖實現了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轉變。

  目前,全國31個省區市已全面建立河長制,共明確省、市、縣、鄉四級河長30多萬名,另有29個省份設立村級河長76萬多名,打通了河長制“最後一公里”。

  全國政協常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修福金建議,要強化考核問責,讓河長主體責任落到實處。配套實施民間河長制,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河道管護工作,有效彌補鄉村兩級河長及專業巡河隊員人力有限的缺口。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