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發展方式 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2018-11-06 13:37:36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中國環境報訊: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現在已經進入了新的轉型和變革的時期,提出建設“美麗中國”的願景,這為全世界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方式,在人類和自然界當中建立起一種和諧共處的關係。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合會”)2018年年會全體會議近日在北京舉行。

  保護環境需要建立更好的合作關係

  國合會執行副主席麥肯娜表示,作為國合會的成員,我們讚賞中國在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所做出的積極努力。尤其是建立了包括150萬平方公里的自然保護區,這也是對中國重要自然生態體系進行保護非常重要的做法,構建國家公園的做法是非常了不起的。與此同時,中國在污染防治攻堅戰中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北京的空氣品質已經得到了大幅度改善,過去一年中,北京看到的霧霾天氣數量不斷減少。不僅對於中國人民的健康和環境有好處,對世界也是有好處的。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中國堅定走在這條路上。

  當前,世界正處在關鍵的節點。IPCC報告顯示,如果地球未來的升溫是1.5攝氏度或者2攝氏度,會帶來方方面面的影響,包括溫度、降水、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樣性、人類健康、安全及經濟增長等。

  我們必須在各自的國家以及國際上採取更大膽的行動。希望能夠在第24次締約國大會上共同努力,取得新的成果。2020年是環境的“超級年”,2020年北京將主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

  在應對這些全球性挑戰的時候,我們需要有更多的進展,中國需要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促進各方面的進展。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尤其是在全球的經濟和基礎設施方面,要確保基礎設施建設以可持續的方式來展開,我們也通過這樣的方式促進了更好的對話,增強了透明度,以及能夠實現更加有包容性的發展。中國在藍色經濟、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國際海洋保護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陸地的塑膠和其他的碎片是海洋一個重要的污染源,中國可以採取果斷的行動來減少包括塑膠在內的海洋污染,這些行動將會讓所有人都受益。

  保護環境,保護自然,保護我們的生物多樣性,對於保護地球是至關重要的,我們都與中國在一起。在北京舉辦的第15次生物多樣性締約方大會將能夠成為成功的典範,這次會議對於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相當於《巴黎協定》對於氣候變化的重要性。

  自然代表著我們的過去,我們的現在,以及我們的未來。我們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建立更好的合作夥伴關係,要保護土地,保護水源,保護自然界,以及保護自然界所有的物種。在各方面中國都具有巨大的潛力,而且有對國際社會展開積極影響的能力,全世界需要中國來發揮在環境治理方面的影響和作用。

  國合會副主席索爾海姆

  共同努力實現環境、經濟、健康“三贏”

  近年來,中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效令人矚目,同時經濟社會的發展水準也令人振奮。這事實上是“三贏”的局面,因為環境品質的改善有利於人的身體健康。

  在21世紀,我們需要更多地共同努力制定並踐行環境、經濟和健康的“三贏”政策。中國正在實現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轉型,可再生能源的裝機量世界最大,同時,中國還在進行清潔交通的改造和循環經濟的發展,這些都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這對環境和健康均有益處。

  幾年前,北京是一個污染的代名詞。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北京的環境改善了很多,霧霾天氣減少了,對當地的市民是非常有好處的。中國在生態環境方面尤其是大氣污染防治方面取得的成效給世界帶來了很大啟發。世界衛生組織第一次把空氣污染作為一個人類健康的風險因素,空氣污染被列為全球性的人類健康威脅,它威脅到了全世界每年700萬人口的健康。

  在實現“三贏”方面,2019年和2020年會有更多機會。中國正在積極構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未來我們有希望在這個大的框架下實現綠色轉變。同樣在全球氣候峰會上取得的成績,也將是我們面臨的機會,它也將給我們帶來更多就業崗位,更好地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也幫助人民更好地保護環境。

  2020年,中國將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屆締約方大會(COP15),對2020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進行探討,制定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框架並確定2030年生物多樣性目標,並呼籲、號召大家共同保護自然。這也將為實現經濟、環境和健康的“三贏”提供更多機遇,因為環境的改善,將吸引更多遊客,也將促進經濟發展。

  我堅信,通過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贏得污染防治這場戰爭的勝利,環境、經濟和健康的“三贏”政策也一定可以實現。

  國合會副主席施泰納

  “一帶一路”推動發展中國家轉型

  現在對於中國來説,機遇與挑戰共存。過去,我們在國合會工作當中,已經越來越著重考慮中國的轉型問題,不僅僅是GDP,還包括如何能夠使更多的人脫貧。所有這些如果沒有頂層設計,都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過去40年改革開放當中,中國成為全世界關注的一個焦點。參與國合會的工作,大家也可以看到是怎樣改變中國環境狀況的。應該説,當前,國合會正在幫助中國塑造下一個新時代。

  我們現在談的很多就是生態文明在接下來40年當中將發揮的重要作用。我們有不同課題組,還有不同的團隊,現在正在對進一步問題做研究。

  我們現在面臨的另外一個挑戰是,我們已經進入不確定因素很多的時代,“衝擊”這個詞不斷地被使用。但是,我們如何確保在這種情況下,向綠色發展轉型的決心不能變,中國必須考慮到所有這些因素和所有不確定性。

  這不僅僅是中國要考慮的問題,也是全世界要考慮的問題。全世界對中國有很多期待,可能這個期待的增長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快。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實際上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機會,它也可以促進其他國家轉型。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如何實現它們的21世紀目標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通過“一帶一路”可以和其他國家進行更多的合作。中國現在在政策的分析上,還有其他一些方面,其實都已經不斷成熟,可以通過“一帶一路”的倡議,和國際社會分享這些經驗。

  國合會副主席解振華

  加強國際合作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當前,氣候變化的影響已經迫在眉睫,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10月發佈報告指出,氣候變化正在增加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嚴重程度。IPCC在今年10月發佈了關於1.5攝氏度的科研報告,報告中對氣候變化的危害描繪了目前已經出現和將來可能出現的一些危險情境。報告中也指出,要實現將全球變暖控制在2攝氏度甚至1.5攝氏度以內,需要社會各界進行緊迫、深遠和前所未有的變革。

  中國一直在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認真落實中國政府關於氣候變化的自主貢獻方案和目標。近12年以來,中國採取了切實的行動,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截至2017年年底,中國的GDP比2005年增加了1.5倍,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了46%,提前3年實現了2020年碳排放下降的目標。

  在非化石能源發展方面,能源結構在逐步改善。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已經達到了13.8%。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達到6.5億千瓦,太陽能的裝機已經提前實現了2020年規劃的目標。中國電動汽車現在已經達到160萬輛,是世界第一位。中國的環境品質也得到了明顯改善。在碳匯方面,中國在2017年已經提前超額完成了增加森林蓄積量的任務,不僅環境品質得到改善,人民的生活水準和健康水準也有了很大提高。

  採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也促進了技術創新。中國發展了綠色低碳循環産業,在這期間,中國吸納了3000多萬就業人口。所以,在農村已經有一億多貧困人口實現了脫貧目標。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實踐證明,氣候行動、環境保護不僅不會影響經濟增長和社會穩定,反而完全可以和可持續發展目標融合,實現協同發展,走共贏的道路。

  2018年是氣候變化多邊進程的關鍵一年。在過去幾個月中,所有的締約方致力於推動這一進程,以期完成關於《巴黎協定》實施方案的談判。各方正在積極準備對話,交流綠色低碳轉型的實踐和經驗,提出各方需求,堅決落實《巴黎協定》,堅定落實《巴黎協定》的信心,建立起政治互信,為執行《巴黎協定》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儘管多邊進程面臨著諸多挑戰,但是中國將與各方一道,在今年12月召開的聯合國卡托維茨氣候變化大會上一起努力,爭取達到令人滿意的成果。

  國合會副主席周生賢

  積極推進中國環境與發展事業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週年,作為中國環境與發展事業的親歷者,我有3點體會:

  第一,中國環境與發展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績。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對發展與保護的認識不斷深化,生態環境戰略不斷提升,法治建設不斷強化,組織機構不斷健全,發展成果不斷涌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在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綠色發展成果日益顯現,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實現了協同共進。當前,中國的生態環境保護處在十分關鍵的時期。這是一個經歷蟬蛻痛苦和希望的時期,需要我們有義無反顧的精神。

  第二,中國環境與發展事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環境與發展事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的原因在於,我們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到經濟發展的大局中統籌決策,努力探索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道路,堅持從宏觀戰略層面解決環境問題,努力促進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高度融合。堅持用最嚴格的制度保護生態環境,讓不堪重負的江河湖海休養生息,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同增進人民福祉結合起來,不斷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環境問題。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堅持兩手發力,既加快完善宏觀頂層設計,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改革,又抓微觀落實,不斷強化執法督查,中國環境與發展事業全面加速。

  第三,國合會為推進中國環境與發展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環境與發展事業的進步也離不開國合會的努力和支持。二十多年來,國合會充分展現了高層次、跨領域和國際性的特點,無論對國內熱點問題還是對全球的環境問題,無論對當前階段性的問題還是中長期發展戰略問題,都開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形成了一批高品質成果,有力支撐了中國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

  國合會副主席赫爾格森

  尋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解決方案

  當前中國正發生著令人矚目的變革,也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了中國在世界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目前我們在政治和經濟方面面臨挑戰,未來我們可能會在環境方面面臨更多的困難。大自然是人類生産和生活資源的來源,但是我們發現,因為氣候的變化、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海洋生態系統的變化,我們的生産生活資源受到了很大的威脅。

  如果想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要尊重、保護大自然,建設生態文明,找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解決方案。在這種情況下,科技創新的引領必不可少。我們也可以進行一些預測,未來也許我們在政治上面臨的挑戰會減少,但是環境變化的不穩定性可能會增加。我們所需要的不是困難和挑戰,而是有可預測性的環境政策,這個政策能夠讓我們預測未來發生的變化。

  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中國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找到人與自然的解決方案,各個國家可以借鑒中國的經驗。在今年的國合會當中,我們也把保障綠色發展為確定為年會主題,試圖尋找更多的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我們要考慮到每一個地區的特殊性,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進行綠色發展。現在世界上確實存在很多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但是我們同時也看到很多振奮人心的情況和事實,比如説中國就是讓我們感到有信心的國家,儘管現在的確有很多例如海洋生態等問題需要讓我們考慮。我們需要攜手合作,共同創造一個更好的自然環境和海洋環境。(以上發言由中國環境報記者郭薇、劉曉星、童克難、郭婷、呂望舒、魯昕、張倩、肖琪整理,內容有刪節,未經本人審閱,標題為編者所加)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