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生態農業形成循環鏈

2018-12-05 10:28:11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人民日報訊:“我們將甘蔗尾梢等廢料加工成飼料,飼料喂牛,牛糞還田,形成了一個全産業鏈。”廣西大華公司副總經理銀亮説,這幫助農民脫貧致富,還實現了農業廢棄物零排放和全消納。

  在廣西崇左,甘蔗種植超過400萬畝,每年産生甘蔗尾梢以及玉米、水稻、花生等農作物秸稈700多萬噸。這些資源經過綜合加工,成為畜用飼料,可飼養100萬頭(只)牛羊以上。“全市7個縣(市、區)均有大型龍頭企業,引導農戶發展牛羊養殖業。”崇左市委書記劉有明説。

  近年來,廣西大力推廣以“微生物+”為核心的現代生態養殖模式,利用微生物對畜禽幹糞進行發酵降解,清除養殖環境惡臭,抑制蚊蠅滋生,有效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同時,大力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改變農業“大肥大藥”的生産方式,變農業廢棄物為農業資源,同步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養殖實現養殖源頭污水減少90%以上。”廣西農業農村廳廳長劉俊説。

  百色市德保縣農戶羅朝生,家中5口人,養5頭母豬、30頭仔豬。在畜牧部門扶持下,他建起了畜用儲糞間和儲尿池,改造後豬糞不亂放、尿液不外排,人居環境變得清潔。百色市淩雲縣平懷村有8000多畝桑園,每年桑枝産量巨大,桑葉廢角料很多。該村利用桑枝種植食用菌,將菌棒作為有機肥還田,用桑葉廢角料養殖豚狸。“預計今年循環經濟總産值能有1500多萬元。”平懷村村委會主任王正鏗説。

  2017年,賀州市推廣秸稈還田應用面積117.05萬畝,秸稈利用量93.92萬噸,綜合利用率超過81%;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量507.43萬噸,綜合利用率達80.6%。“去年我們流轉土地200多畝用於種植有機紅黑米,秸稈粉碎後翻入泥中作為有機肥,然後播種油菜花,既保護了環境,又節省了費用。”賀州市豐登種養專業合作社社長羅通山介紹。

  “葡萄園每年需要很多化肥,現在再也不愁肥料了。”河池市東蘭縣武篆鎮東裏村的陽光玫瑰葡萄園負責人梁賢勇説。2018年,東蘭烏雞養殖投放雞苗超過61萬羽,産生的雞糞全部用於縣裏的特色水果種植業。此外,東蘭還結合“生態養殖進村行動”,針對樓上住人樓下養畜的人畜混居現象進行畜圈改造。2017年,全縣累計完成改圈任務8558戶,任務完成率100%。(記者 龐革平)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首頁-精準扶貧和一帶一路模板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