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長湖長動起來 “水韻江蘇”美起來

2019-02-12 14:57:31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內頁-文章圖片模板

  中國環境報訊:木櫓在河面上悠然搖動,小橋連著岸上人家的倒影被櫓不慌不忙地攪碎,散開又聚起。在河湖密布的江蘇,水域面積超過1/6,10萬條河道縱橫交錯。據了解,2018年,在國家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考核中,7個省(直轄市)獲得優秀,江蘇名列第一,連續5年獲得優秀。之所以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績,與江蘇積極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提高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成效分不開。

  成立專業管養隊伍 負責河道日常保潔

  宿豫區位於江蘇省北部,是宿遷市的一個行政區。作為“水韻江蘇”的組成部分,宿豫區內共有河道221條。一段時期以來,宿豫區發展過程中帶來的污染,讓河湖不堪重負。破解這一難題,突破口是開展生態河湖建設,著力點是有效發揮河長制、湖長制的作用。

  江蘇省河湖長制工作已由“見河長”,全面轉向“見行動、見成效”。宿豫區也不例外著力於轉變思維創新機制。為讓轄區內的河道恢復生態,讓水資源可續利用,一支由財政撥款組建的專業河道管養隊伍應運而生。作為宿豫區“河長制”的重要抓手,這支隊伍通過有效治理,使河道不僅清潔暢通,水面整潔美觀,而且使轄區內省市考核斷面水質達標率,交出了100%的成績單。

  “這條看上去景色秀美的河名叫世紀河,很難想像這裡以前是條臭水溝。”宿豫區瑞東河道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彩芝翻動著手機裏的圖片,向記者展示世紀河的舊貌。

  2017年9月,宿豫區瑞東河道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丁彩芝説,總公司主要負責區域性骨幹河道及城區河道的日常保潔,分公司則負責鄉級河道的日常保潔。宿豫區鄉兩級河道64條,全長466.02公里。公司通過對河道保潔的長效管理,實行週期性打撈保潔,有利於完善水利服務系統的管理機制,從而更好地為“河長制”工作保駕護航。

  目前,瑞東河道管理公司配有大、小型機械船各4條,垃圾運輸車18輛,巡查電動車20輛,保潔常用工具310多件,保潔人員200多人。

  針對突出問題 推動重點河湖治理到位

  “打好碧水保衛戰,要堅持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堅決摒棄與新發展理念不相適應的慣性思維和路徑依賴,堅決糾正與環境保護不相符合的政績觀和片面認識。”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説。

  南通,地處長江入海口,幹流岸線166公里,平均每天過境船舶2700艘次,年過境危險品超過1億噸。“長江南通段大保護任務艱巨、責任重大。”長江南通段市級河長表示,為此,南通建立交辦問題責任清單和整改清單制度,逐一明確問題類型、整改目標、完成時限。

  無錫市先後制定出臺21個涉及生態文明建設的規劃方案、7個涉及治水管水的地方性法規、17個配套實施意見和工作制度,並將太湖治理工作納入對地方年度目標考核重要內容。宿遷市出臺《宿遷市生態河湖行動計劃(2018-2020年)》,分解八大類30項具體工作,明確21個單位部門職責,形成生態河湖管護合力。

  淮安市洪澤區高良澗一號船塘長期居住著百餘戶船民,環境臟亂差,並且在消防安全、用電安全等方面存在較大隱患。洪澤區總河長表示,將高良澗一號船塘列入全區“破難題、補短板、促發展”工作,大力整治船民生活污水、餐飲經營污水污染問題,累計清理違規、廢舊船舶102條,拆除洪澤湖圍網養殖面積6000畝。據悉,這裡將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打造成展現‘大湖風情’的特色景區。

  按照《江蘇省河長湖長履職辦法》要求,金湖縣各級河長通過巡河調研、專項整治等方式,建立健全“巡查——交辦——整改——督導——反饋——核實”的閉環工作機制。

  污染在水裏,根子在岸上。為整治企業污水,洪澤區投入2400萬元,實施“一企一管”和雨污分流工程,建設在線監控中心,洪澤經濟開發區內18家化工企業全部實現污水回收處理、雨水明渠排放。

  “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江蘇省主要河湖健康狀況趨於穩定好轉。近期,江蘇將推動重點河湖治理到位,實施長江大保護“六大整治”行動方案,重點對岸線非法利用、固體廢棄物、入河排污口、水源地和水功能區、入江支流、非法採砂等進行集中整治,解決當前水生態環境方面的突出問題。加快太湖水環境綜合治理,提升洪澤湖生態功能,加快大運河水環境治理”,江蘇省河長辦主任、省水利廳廳長陳傑説。

  “民間河長”成為治河新生力量

  河湖治理和保護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通過強有力的綜合協調、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才能做好。要破解制約發展的束縛和障礙,必須積極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提高河長制湖長制工作成效。

  據了解,江蘇全省13個設區市的“生態河湖行動計劃”已全部出臺,按照江蘇省河長辦部署要求,全省各地積極開展樣板河湖打造,深入推進生態河湖建設。

  除政府官員擔任河長之外,江蘇還推進社會多元共治,涌現了一批民間河長。“河長不是每天去看一看就行了,你得進到企業、村莊、農田、老百姓家裏找原因。每條河情況不一樣,必須科學精準治理。”作為九里河、北灰洲浜、新塘西河3條河道的河長,無錫市錫山區厚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汪蘇湘實地踏勘了65個自然村、86家工業企業,協調相關部門為所有河道建立了檔案。

  金川河流經南京市區時,從香格里拉大酒店門前“路過”,酒店總經理從南京市鼓樓區接過聘書,成為南京第一位“企業河長”。水清石見是酒店“門面”。這位“企業河長”帶領員工撿拾岸邊垃圾,擬定了10多條“護河指南”細則。各級河長認河、巡河、治河、護河……每次巡河,都是一次回頭看,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基層河長辦的工作也不輕鬆。

  南京市鼓樓區河長制辦公室的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單位建立了“鼓樓區街道兩級河長群”,並開通“小鼓治河”公眾號,每天推送著河長履職的最新動態。“高配版”河長制客觀上存在“河多人少”的矛盾,企業河長、鄉賢河長、技術河長、社會河長等這些“民間河長”便成了治河“生力軍”。

  保護治理之外,江蘇還下力氣提升河湖的綜合功能,不少治理過的河湖成了新的城市景觀。市民范先生在宿遷市馬陵河邊住了近60年,在他的記憶裏,馬陵河道到了下雨天,臭水直接從河道溢到路面上,行人都得捏著鼻子蹚過去,周邊樓盤開盤了10年還沒賣完。

  2018年初,馬陵河開始了第八次治理。通過控源截污工程、雨污分流、清水循環、水景觀設計等綜合治理,昔日的臭水河變成了景觀河,周邊也成了購房熱門區域。

  江蘇省河長制工作辦公室前不久組織11個督察考核組,對全省2018年上半年河長制工作進行督察與考核,結果顯示:河長制有力推動了全省河湖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作者 魏春梅 史志勇)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