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在2019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幹傑用 “百姓點讚、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決問題”來總結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的成效。
找出問題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能夠通過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來推動地方生態環境問題的解決,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今年全國兩會上,一些來自地方的全國人大代表,向記者介紹了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問題的整改情況。
反饋問題整改進展如何
2016年和2017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實現31個省(區、市)全覆蓋,累計立案處罰2.9萬家,罰款14.3億元,問責1.8萬多人,解決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8萬多個。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表示,要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整改,真正以“回頭看”力促“向前走”。
這個“向前走”,各地走得非常堅定。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廳長于會文坦言,完成整改任務壓力還是比較大的,但是“絕不能讓四川出現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的‘高級黑’。”
安徽省在2018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期間,接到督察組轉辦的群眾投訴2544件,較第一輪督察時下降31.59%,明顯低於同批被“回頭看”督察10省市的平均數量。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徐恒秋對安徽省的整改情況表示滿意。目前,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移交的2544件信訪件,已完成整改2126件,現場核查1075件,責令整改1073件,立案處罰278家,罰款1751萬元,拘留16人,約談188人,問責82人。
“截至目前,江蘇省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的3910件環境信訪問題整改完成率達63%。”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廳長王天琦介紹説。
2017年12月24日,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浙江省反饋了督察意見。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生態環境廳廳長方敏介紹説,目前,全省46項整改任務中,須于2018年底前完成的27項已全部完成;交辦的6920件信訪件整改完成率達99.6%。
上海市接到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交辦的整改事項共有十六大類46項,其中36項已落實整改。“剩餘10項整改項目將於2019年底和2020年底完成整改。”全國人大代表、上海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壽子琪告訴記者。
哪些措施推動整改責任落實
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後,各省十分重視督察組反饋問題的整改工作,逐一進行分解,制定整改方案,明確整改責任,大力推進整改,防止出現反彈。
——建立銷號制度,不錯過一個問題。安徽、浙江、四川等省建立了“清單制+責任制+銷號制”,逐項落實責任,明確時限要求,全力推進問題整改到位。
江蘇省建立問題清單,一體化推進問題交辦、整改、督辦、銷號,以實實在在的行動把群眾身邊環境問題一個一個消滅。
安徽針對整改進展遲緩的突出環境問題,向有關市委、市政府印發警示函、督辦函;組織省直主管部門對各市上報完成的問題進行驗收銷號,將未通過驗收的問題重新納入問題清單。
——嚴格問責考核,確保整改不反彈。安徽、四川、浙江等省為了確保整改落實到位,出臺了問責考核機制。
“我們研究制定了《安徽省突出環境問題整改核查考核辦法》等一系列文件,將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納入考核問責範圍,明確責任,確保問題改徹底、改到位、不反彈。”徐恒秋説,通過用好用足統籌調度、通報約談、掛牌督辦、明察暗訪、移送追責、公開曝光等手段,倒逼環保責任落實。同時,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細化考評細則,嚴肅追查問責。
“四川省通過掛牌督辦、明察暗訪、移送追責、公開曝光等多種手段,倒逼環保責任落實。”于會文説。
浙江省專門形成了《浙江省貫徹落實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情況報告》,經黨中央、國務院審核同意後,省委、省政府第一時間召開全省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推進會,省、市、縣三級四套班子領導全部參加。實施整改督導挂圖作戰,組織開展3輪省級整改督導,對督導發現的問題採取通報、督辦、約談直至移送履職監察組處理等方法,督促問題整改落實。
建立長效機制 形成齊抓共管大格局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還推動了地方建立長效機制,形成生態環境保護齊抓共管大格局,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
——壓實責任,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各地將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中發現的突出問題整改作為重點,推動地方和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
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31個省份都出臺了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規定,各項責任進一步具體化、規範化、制度化。
湖南省成立了由省委副書記、省長任主任,相關省直部門和中央在湘單位為成員的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並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堅持省生環委抓總、各部門協作的工作機制,堅持嚴明的考核問責,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推動形成群防群治、協同作戰的工作格局。
江蘇省制訂了全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實施辦法,建設污染防治綜合監管平臺,組織監察人員集中培訓。開展第四批省級環境保護督察,以及“回頭看”和省直部門督察試點,壓緊壓實各地各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齊抓共管,形成生態環境保護合力。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推動下,浙江省堅持落實主體責任,堅持部門齊抓共管,形成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生産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格局,凝聚強大合力。
借著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東風”,江蘇省各部門動員部署抓好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生態環境保護大格局:省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聚焦突出環境問題依法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省政協牽頭開展了長三角污染防治聯動民主監督,省紀委出臺了《切實履行監督首要職責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強紀律保障工作方案》,省公安廳、交通運輸廳等部門也專門出臺相關文件。
——上下聯動,建立監管長效機制。江蘇、安徽、浙江、四川等省針對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的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和重點流域,開展點穴式督察。
江蘇省全力配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建立領導包案、整改銷號、獎懲掛鉤等機制,聯合出臺兩法銜接實施細則,建立“2+N”重大案件聯合調查處理機制。
浙江省由分管副省長全面組織協調推進整改工作,每季度召開例會部署,定期專題研究具體問題整改並多次帶隊實地督導檢查,協調推動整改事項,形成了上下聯動、條塊結合、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整改工作格局。制定印發了清單化調度、舉一反三、驗收銷號“黨政領導雙簽字”等14項工作制度。推進“表格式、清單化、銷號制”管理,實行“每月一調度、一對接、一通報、一督導”。
在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推動下,2018年,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接報處置突發環境事件信息34起,同比減少35.8%;累計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1.89萬件,罰款21.16億元,同比上升35%和135%;配合公安機關偵辦環境污染犯罪案件537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575人,同比上升6%和68%。上海市生態環境系統查處案件3047件(同比下降32%),處罰金額5.3億元(同比上升11%),向公安部門移送行政拘留23件、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38件。(作者 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