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大連市首個專門針對海洋生態環境而制定的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大連市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出臺。《方案》提出到2020年實現陸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態保護修復、海洋風險防控4大目標,完成18項具體任務
渤海是我國唯一的半封閉型內海,自然生態獨特、地緣優勢顯著,是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支撐和依託。近年來,渤海水質雖有所改善,但陸源污染物排放總量仍居高不下,重點海灣環境品質未見根本好轉,海洋資源開發強度高、利用方式粗放,生態環境整體形勢依然嚴峻,生態環境問題已成為環渤海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瓶頸和公眾關注的焦點。
“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是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7大標誌性戰役之一,而且是唯一涉及海洋的區域性聯合戰役。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打好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以渤海海區的渤海灣、遼東灣、萊州灣、遼河口、黃河口等為重點,推動河口海灣綜合整治。全面整治入海污染源,規範入海排污口設置,全面清理非法排污口。嚴格控制海水養殖等造成的海上污染,推進海洋垃圾整治和清理等。《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明確了渤海綜合治理的具體目標、任務、舉措,要求確保渤海生態環境不再惡化,3年綜合治理見到實效。通過3年綜合治理,大幅度降低陸源污染物入海量,明顯減少入海河流劣Ⅴ類水體等,到2020年,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3%左右。
作為渤海沿岸的重要節點城市,大連提出對渤海治理不等不靠,立即依據國家確定的大原則部署開展相關工作,加緊制定細化本戰區的作戰方案。經過充分調研論證,《大連市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作戰方案》近日正式出臺。
依據《作戰方案》,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大連戰區”的作戰半徑為:以旅順口區老鐵山角至瓦房店市浮渡河入海口為界線,岸線總長度680公里,涉及全市6個行政區(先導區),分別為旅順口區、甘井子區、金普新區、普蘭店區、長興島經濟區、瓦房店市。
大連提出,到2020年實現陸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態保護修復、海洋風險防控4大目標,實現陸源入海污染物總量持續降低,海域開發利用秩序規範有序,海域綜合治理與保護體系基本形成,重點河口海灣生態系統健康狀況得到改善,漁業資源逐步恢復,海洋環境風險與應急保障能力基本完善。屆時,大連市渤海海水水質優良比例將達到86.1%,近岸海域消除劣Ⅳ類水體,入海河流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於35.5%。
目前,對應《作戰方案》確定的4大戰略目標,大連已經確立“四面出擊”的作戰方向和18項具體工作任務。
針對陸源、海域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修復行動“三管齊下”,並開展環境風險防範行動,實現“減排”與“擴容”並舉,同時進行風險防範化解。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此次大連出臺的是渤海綜合治理方案,但按照大連市委、市政府要求,大連市涉及黃海的各地區也要對照渤海方案,圍繞陸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海洋生態保護、海洋風險防範4大目標18項具體任務,統一推進黃海綜合治理工作,推動當地黃、渤海綜合治理工作同步開展,實現海洋生態環境全面改善。(作者 蘇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