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境報訊:通過濕地生態修復工程的建設,讓被海口市民詬病的臭水溝鴨尾溪正日益“蝶變”為濕地小公園。
鴨尾溪位於海口市海甸島中部,全長2.3公里,是海甸島橫溝河左岸分支之一。2016年下半年,海口市啟動鴨尾溪水環境治理工作。
為解決鴨尾溪生態系統相對單一、缺少生物棲息空間等問題,2019年年初,海口美蘭區政府啟動鴨尾溪生態修復系統建設工程,以鞏固鴨尾溪治理成效,並讓市民共享治理成果。“整個鴨尾溪濕地生態修復系統建設工程將在今年7月份完工。”葛洲壩海口水治理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鴨尾溪生態修復工程包括4部分內容:一是引入慢行系統,架空構建棧道,激活濱水空間;二是構建蜿蜒曲折的岸線和生物樹島,增加濕周面積,塑造豐富多樣的水動力、水生生物環境;三是建立防汛梯田,在穩定邊坡的同時,利用臺田蓄水功能達到錯峰防汛、凈化水質、下滲雨水、削減視線高差等功能;四是建設5000平方米生態樹島,提升水安全、建設城市海綿體。
此外,為了治理好鴨尾溪,當地政府不僅新建了污水處理廠,還利用河道兩側的空地設置兩座臨時凈水站,對污水進行凈化。與此同時,相關部門還對鴨尾溪周邊管網展開多次系統性排查,對原錯接、亂接管道展開了整改,有效解決了雨污不分、污水通過雨水排水管排入鴨尾溪的問題。
根據海口市生態環境部門公佈的水質監測結果,從2018年3月至今,鴨尾溪水質主要指標穩定在地表V類水標準。(作者 孫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