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治理有久久為功的恒心

2019-06-19 09:36:56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鄭思雯

  中國環境報訊:眾所週知,氣象條件是大氣污染的外因,污染排放才是內因。打贏藍天保衛戰,除了“天幫忙”,更需要“人努力”。有專家通過空氣品質模型和氣象綜合指數分析指出,2017年和2018年,氣象條件在空氣品質改善中起到助推作用。2017年與2016年相比,在空氣品質改善貢獻中,“人努力”佔70%、“天幫忙”佔30%。

  環境品質改善是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環境治理水準提升而逐步實現的漸進過程,“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從量變到質變需要較長時間。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深入推進,雖然污染物排放總量在持續下降,但在某些時段,環境空氣品質指數還會迅速攀升,甚至“爆表”。 尤其是在遭遇不利大氣污染物擴散的氣象條件下,老天不僅不幫忙,很可能還幫倒忙,成為嚴重空氣污染的“幫兇”。不時襲來的重霾提醒我們,解決大氣污染問題,要有久久為功的恒心,“天幫忙”雖重要,“人努力”才是根本。

  從總體上看,當前,大氣環境品質還處於氣象影響型階段,大氣污染治理仍在爬坡過坎,空氣品質改善的艱巨性、複雜性和長期性沒有改變,“人努力”稍有鬆懈就可能出現反復。雖然一些區域確實存在外源性污染,也會遭遇靜穩、逆溫天氣影響,但畢竟是短暫的。減輕大氣污染,不能消極地“等風來”,根本還是要管控好污染源。持續改善環境空氣品質,減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細顆粒物等主要污染物才是治本之策。如果在打贏藍天保衛戰上抱著“聽天由命”的態度,缺失“人努力”的主觀能動性,必然會錯失良機,致使環境品質惡化。

  面對藍天白雲,千萬不能自滿鬆懈、放鬆要求;面對不利氣象條件,千萬不能喪失信心、改弦更張,輕易否定和調整治污大方向。其實,大氣污染是多年積累的結果,治環境污染的沉疴,不能指望藥到病除,治理過程中必然會有曲折和反復。

  打贏藍天保衛戰既要動真碰硬科學幹,但是又不能蠻幹。大氣問題,表像在天上,根子在地上,成因相當複雜,涉及工業排放、燃煤、汽車尾氣、工地揚塵、秸稈燃燒等諸多因素,需要在溯源的基礎上,建立源清單,明確作戰目標。

  在這個過程中,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實施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標本兼治。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調整優化産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狠抓秋冬季污染治理,開展“散亂污”企業整治,切實管控好燃煤、工業、秸稈焚燒、工地揚塵、機動車尾氣等,精準發力,聯動治污。唯有一點點“抽絲”,方能一點點“除病”。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