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三峽 生態宜昌

2019-09-06 09:26:50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峽出西陵,大江澎湃。初秋宜昌,金風送爽。

  站在宜昌東山之巔,放眼遠眺,一江碧水東流,兩岸青山如黛。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水利樞紐、大國重器——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給了這座城市兩次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如今,400萬宜昌人正奮進在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的新征程上。 “峽盡天開朝日出,山平水闊大城浮。”大江大河哺育的宜昌,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的時空坐標裏,浸潤著綠色生態的底色,鑄就了綠水青山的偉岸,迸發出綠色發展的力量。 宜昌是長江中游的起點,“上控巴蜀,下引荊襄”,境內長江徑流232公里,擁有岸線536公里,演繹著“外修生態、內修人文”的獨特魅力,聚焦“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構建起一道山水交融的生態屏障,在湖北省乃至全中國創造了多個第一。 “外修生態”強基。宜昌183條河流和11個湖泊實現了四級河湖長全覆蓋;關停搬轉化工企業134家;取締非法碼頭216個,關閉沿江排污口26個;長江宜昌段71個經營性碼頭、12個錨地岸電全覆蓋,實現船舶停靠期間的零排放、零油耗、零噪聲、“內修人文”鑄魂。宜昌40萬中小學生同上生態文明課,成為“生態小公民”;多名黨員組成的“長江哨兵”屹立清漂船頭,順江而下,開展義務巡查;常年在長江邊撿拾垃圾的“三峽蟻工”達4萬多人次,累計撿拾垃圾800多噸;“四季挖窩、三季種樹”,綠意盎然的宜昌森林覆蓋率達到65.16%,位居全省市州第一,曾經消失的身影正在逐漸回歸:宜昌江段長江江豚種群從2頭至3頭增長到了17頭以上;成群的中華秋沙鴨現身沮河國家濕地公園;500多萬尾中華鱘從宜昌放歸,長江東流孕育的億萬生靈,再度在此找到了曾經熟悉的居所。 長江奔大海,綠色繪峽江。宜昌綠色發展指數全省第一。2019年上半年,宜昌全市地區生産總值2077.54億元,總量全省第二,增幅8.2%。率先“綠色崛起”,享受“生態紅利”。在宜昌人的心目中,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必定在守護一江清水東流中,岸更綠、水更清、天更藍、城更美。(作者  鄭明橋 柳 潔)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