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韻江蘇 美麗鄉村——江蘇省13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推介
人民日報訊: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鄉村旅遊高品質發展,優化鄉村旅遊供給,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2019年7月,文化和旅遊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確定全國320個符合文化和旅遊發展方向、資源開發和産品建設水準高、具有典型示範和帶動引領作用的鄉村,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旅遊重點村名錄,其中江蘇首批入選單位共有南京市江寧區江寧街道黃龍峴茶文化村等13個。
一、黃龍峴茶文化村
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江寧街道,擁有茶園面積近2600畝。以茶文化展示為內涵,融茶葉、茶藝、茶俗、茶産品研發—生産—展銷、茶餐、住宿、特色餐飲等茶文化特色為一體。6年來累計接待遊客400萬人次,旅遊收入1.1億元。
二、不老村
位於南京市浦口區江浦街道白馬社區,佔地約400畝,地處江蘇最大的國家級森林公園老山國家森林公園南麓。依託老山豐富的生態資源和良好的村落風貌,倡導健康不老、愛情不老、文化傳承不老、黨心不老的“不老文化”概念。
三、洑西村
位於宜興市湖?鎮,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盛産楊梅、毛竹、茶葉、板栗、百合等農副産品,自然稟賦優越;被譽為“茶聖”的陸羽曾在此編著《茶經》,被稱為“茶仙”的盧仝也留下了“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的詩句,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四、山聯村
地處無錫市錫山區東港鎮。近年來,圍繞“金色田園、自在山聯”的發展主題,山聯村不斷拓寬適合山聯發展的新業態,挖掘了山聯“三金”,即山聯皇菊、黃鱔、靈芝孢子粉農業産業。
五、馬莊村
地處徐州市賈汪區。近年來,馬莊村堅持黨建引領、鄉風潤村、旅遊惠民,在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同時深化新時代文明實踐,積極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路子,從而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馬莊文化和“馬莊現象”。
六、李家園村
位於溧陽市戴埠鎮。村裏通過開展春節廟會、舞龍舞獅、戲曲展演、春茶採制交流等活動,並利用書法畫廊、文明戶評比等宣傳手段,將文明鄉風和傳統民俗文化植根于百姓心中,引導全村幹部群眾樹立社會主義道德新風尚。
七、仙姑村
位於常州市金壇茅山旅遊度假區。以生態休閒旅遊為方向,以鄉村旅遊為主題,加快特色産業建設,規劃了以茅山景區生態自然山水環境為依託,以道家養生文化為底蘊,以原生態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為主要功能的農家休閒村落。
八、永聯村
位於長三角腹地張家港市。充分挖掘本地農耕文化和江鮮美食資源,將休閒農業、特色小鎮、鄉村旅遊、餐飲美食等要素融合發展,建成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美食購物、會議商務等功能于一體的江南田園生活體驗目的地。
九、蔣巷村
位於常熟、昆山、太倉三市交界的沙家浜水鄉。秉承“農”字特色,以“遊遍人間天堂,夢回美麗蔣巷”為發展目標,建成科學、自然、人文交匯的環境空間,産業、休閒、居住相宜的生活空間,生産、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的發展空間。
十、頤生村
位於海門市常樂鎮,是中國近代著名實業家和教育家張謇出生地,當地還有狀元府扶海垞舊址、百年老窖池和常樂鎮老街等重要歷史遺跡,以及常樂灣休閒農莊、河西綠廊、“江海1號”騎行線路等。近兩年接待旅遊人次超過100萬,實現營收3400萬元。
十一、龜山村
位於淮安市洪澤區老子山鎮,因洪澤湖畔小島形若巨龜浮于水面而得名。組織編寫《古今詩人咏龜山》,註冊龜山、龜山平安龜兩類24項商標,設計製作龜山平安龜卡通玩偶。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實現“每月一主題,月月有活動”。
十二、恒北村
位於鹽城市大豐區。將生態農業與鄉村旅遊有機結合,圍繞“梨園風光、生態宜居、鄉村旅遊”定位,全力打造“一心、兩軸、三片區”的總體空間佈局,發展獨具特色的以早酥梨品牌為主要産業支撐的現代休閒觀光農業,促進富民強村。
十三、祁巷村
位於泰興市黃橋鎮,始建於北宋,有近千年曆史。祁巷禪寺、文江科技館、西林劇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古戲臺、酒坊、豆腐坊、農耕民俗文化園、千畝雜糧景觀基地等人文景觀豐富,展示了祁巷特有的文化內涵。(數據來源: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