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固原:綠色發展助推美麗經濟

2019-12-31 10:06:00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

  固原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六盤山區,是一個曾經貧瘠“甲天下”的地方。近年來,固原市堅持走生態優先、富民為本、綠色發展的路子,通過各部門齊抓共管,生態環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今天藍地綠,江河歡歌,景美人富,煥然一新。

  水清

  固原市有清水河、葫蘆河、渝河、涇河、茹河5條主要河流,清水河是黃河的一級支流;葫蘆河、涇河是黃河的二級支流;渝河、茹河分別是葫蘆河、涇河的支流。2019年,涇河、葫蘆河、渝河平均水質達到Ⅱ類,茹河、清水河平均水質為Ⅳ類,均達到或高於國家考核標準。

  按照“源頭治理—河道治理—流域治理”的思路,市、縣兩級生態環境部門科學制定“一規劃、兩方案”,即《水污染防治規劃》、《水體達標方案》《水污染綜合治理方案》。2017以來,整合各類資金約15億元,實施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人工濕地建設、河道綜合治理等水環境治理項目43個。新建城市污水處理廠兩座,工業園區(企業)污水處理設施4座,鄉鎮污水處理廠7座,提升改造縣城污水處理廠5座,同步建設截污納管工程300公里,全市城鎮污水處理能力達到12.5萬噸/日,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在污水處理廠出水口及5條河的河道配套建設“潛流+表流型”人工濕地14處、河流型濕地5處,通過控源、截污、生態修復等措施,水體綜合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潺潺清流 美麗渝河

  渝河流經固原市隆德縣境內,近日,在全國生態環境品質“一般變好”縣域中,隆德縣榜上有名。

  曾經的渝河,有著枯水期河流斷流、水體污染、庫壩蓄水不足等諸多問題,周邊農田灌溉和城鄉居民飲水曾遭遇“水荒”,生活污水及垃圾污染導致渝河水生態遭受嚴重破壞。2015年,渝河因劣Ⅴ類水質、跨界污染問題被中央環保督察組重點督辦。

  治理渝河,成為隆德縣改善生態環境亟待解決的問題。隆德縣結合流域特點,制定了“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河庫連通、節約高效”的治理方案,兩年累計投資2.6億元,對渝河進行綜合治理。封堵渝河沿線畜禽養殖場、馬鈴薯澱粉加工廠、城鄉居民生活污水等27處非法直排口。依法取締萬噸以下馬鈴薯澱粉加工污染企業13家、河道非法採砂場5家、機磚廠9家。清理河道淤泥及沿線各類垃圾36萬立方米,清理和轉運三里店水庫淤泥80余萬立方米,拆除河道違法建築210余萬平方米……一系列綜合治理,讓渝河重現潺潺清流。

  同時,隆德縣新建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實施農村生活污水並網工程,建設中心鄉鎮污水處理站,實現了渝河沿線城鎮建成區所有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均實現一級A標準達標排放。如今,渝河已成為隆德縣的生態廊道、濕地廊道、景觀廊道和經濟廊道。

  清澈的清水河又回來了

  清水河是黃河在寧夏境內最大的一級支流,也是寧夏打響新時代黃河保衛戰的一個重要戰場。2017年,因這條群眾的“生命河”污染嚴重,固原被原環境保護部約談。

  還清水河清流,須向污染源開刀。固原市集中力量加大清水河污染治理力度,實施了清水河城市過境段人工濕地、三營污水處理廠及尾水人工濕地等重點水污染治理項目,對清水河沿線摸排出的36個排污口進行綜合整治,對沿線52家“小散亂污”企業予以關停取締,清理清水河流域河道398公里,封堵入河排污口,從源頭消除入河污水。關閉重點干支流河道非法採砂企業和“散亂污”企業185家,拆除河道違章建築11.5萬平方米,清理打撈河道內垃圾17.8萬立方米,治理流域範圍內圍墾土地600畝,改善河岸河道臟亂差的狀況,河道自我修復功能逐漸恢復。

  為確保達標排放,固原市對市區污水處理廠進行高密度、高頻次水質監測,聘請專業團隊進行“會診”,派駐專人駐廠監管,還開通了“河長通”“巡河通”河長制監管平臺,接受社會監督投訴。

  同時對各流域水資源合理調配,保證河水不斷流,增強河流自凈能力。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湖長組織體系,實現了河湖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多頭管”到“統一管”的轉變。開展馬鈴薯澱粉加工廢水汁水還田利用試點研究,指導試點企業制定“一廠一策”方案,變廢為寶,使廢水全部還田利用,確保馬鈴薯澱粉廢水不進河不入庫,避免造成河流污染。

  通過清、堵、停、疏、治等綜合治理措施,清水河水質已經平均達到Ⅳ類,達到國家考核標準,治理成效開始顯現。

  天藍

  固原市制定出臺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和《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對重點項目實施挂圖作戰,明確責任表、倒排工期、強化督查、年底考核兌現,確保重點治理任務完成。截至2019年11月底,固原市區優良天數達標率為93.1%,同比上升1.8%;PM10濃度平均值為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7%;PM2.5濃度平均值為2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7%,空氣品質改善幅度位居全自治區前列。

  打好“藍天保衛戰”。重點實施縣城集中供熱鍋爐環保設施改造提標等大氣治理重點項目,通過“春固、夏降、秋控、冬防”分季管控措施,嚴格落實建築和拆遷工地、固體堆場“6個100%”和“兩全措施”,堅決杜絕秸稈焚燒現象,採暖期優質煤配送覆蓋城鄉接合部。將城市道路渣土運輸車輛檢查、採土場揚塵防控檢查、工業廢氣檢查作為環境執法重點,開展“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行動。

  建設“智慧環保”。強化數據監測網絡建設,已在市、縣(區)布設大氣熱點微觀監測設備64台,正在布設60台,設備納入自治區機動車排放監管平臺並實現在線聯網,為大氣環境精準監管提供有力支撐。

  山綠

  固原市認真落實“生態立區”戰略,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全市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等生態功能顯著增強,生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先後被列入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市和全國生態保護與建設示範區。

  持續推進生態環境建設。全市林業用地面積達到668萬畝,林草植被得到大面積恢復,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12.8%提高到現在的26.8%,草原植被覆蓋度由2000年的35%提高到現在的73%,水土流失嚴重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區域生態狀況明顯改善,實現了整體好轉的根本性轉變。

  自然保護區專項整治成效明顯。開展“綠盾”行動,重點對六盤山、火石寨、黨家岔3個自然保護區內人類活動設施點位進行了全面核查。2017年~2019年共排查人類活動點位480處,已全部整治到位並銷號,共拆除設施建築面積約95萬平方米,生態修復面積約115萬平方米。

  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2017年開始,固原市初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353.47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31.86%。規定在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國家級公益林區域內,嚴禁開展與生態建設無關的任何開發活動。

  民富

  固原市提出了發展美麗經濟、推進高品質發展的目標要求,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固原最持久的優勢,讓富民為本成為固原最厚重的主題,讓綠色發展成為固原最鮮明的特質。

  大力發展美麗經濟。“四個一”林草産業試驗示範工程是固原市踐行“兩山”理念、貫徹自治區“生態立區”戰略提出的實現山綠與民富雙贏的戰略舉措。制定出臺了《固原市“四個一”林草産業試驗示範工程戰略發展規劃(2018~2022年)》,提出“一屏一帶一線三區五城”和“四個融合産業”總體規劃。通過選準適宜當地的優新品種(一棵樹、一枝花、一株苗、一棵草),把生態建設與脫貧富民緊密結合,種出産業、種出風景、種出財富,實現山綠與民富雙贏、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全市建成“四個一”林草産業工程試驗示範園57個,引進新品種86個,推廣種植面積163.6萬畝。全市林草覆蓋度達到73%。

  生態産業穩步發展。調整産業結構佈局,推進産業優化升級,農業特色産業帶逐步形成,林業産業穩步發展。全市建成苗木産業基地31.4萬畝,註冊“六盤山苗木”品牌商標,發展經果林基地36萬畝,建立林草、林蜂、林藥、林禽等産業融合模式等林下經濟示範點30多個。做精做優特色産業,為農民增收致富闖出新路子,累計實現林業總産值20.48億元。全市大力發展生態休閒旅遊業,“紅色六盤、綠色固原、絲路古城、避暑勝地”城市形象凸顯,旅遊品牌特色鮮明,生態旅遊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産業。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