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環境整治讓老城區美起來

2020-01-13 10:00:43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中國環境報訊:在北京市通州區玉橋街道糧食局直屬庫平房衚同裏的一處口袋公園,三五成群的老人正享受著午後的陽光。64歲的馬玉生指著一旁的杏樹説到,這是他30多年前親手種的。“過去這裡又臟又亂,樹下經常都是垃圾,現在口袋公園建起來,樹也被很好地保護起來。”馬玉生説。

  對於通州老城區,中共中央、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有明確要求,“強化空間織補,在老城區做好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

  通州區在老城區改造中,直屬庫平房衚同將衚同一側的危墻拆除,換了新柵欄,居民可以“出門見綠”;衚同墻上還貼上了紅磚,增加了景觀燈、投光燈,提升夜間景觀效果。

  通州區玉橋街道辦事處主任孫雪松説,通過“海綿城市”建設、增加綠化面積等環境提升措施,老衚同徹底換了新顏。

  從過去的臟亂街巷,到被評為2019年度十大“北京最美街巷”之一,直屬庫平房衚同的變化,只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老城區開展環境綜合整治的一個縮影。

  通州區老城區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西部,涉及5個街道、5個鄉鎮,現有人口72.6萬人,佔北京城市副中心總人口的83%,需要整治的範圍約58.5平方公里。

  “多增加公園”“汛期排水很困難”。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通州分局依託多家研究機構,歷時1個月在北京城市副中心146個社區調研,共收集有效問卷1.2萬餘份,徵集意見1萬餘條。

  通州區還針對2626個地塊、1554個路段、897個設施點位建立地塊級體檢信息表,通過實地踏勘補充缺失數據,形成了十大專項、上萬頁的副中心老城區體檢報告。

  一條條民意,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期待;一份份報告,為老城環境提升指明瞭方向。

  “根據民意,反映市政基礎設施標準低、老舊小區亟待改造、生態綠地缺乏的意見位居前三。”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通州分局副局長張智傑説,通過給老城區“體檢”、開展民意調查,為合理確定城市環境整治實施方案提供了依據。

  升級改造排污防澇設施,建設家園中心,加強老舊小區整治。一系列老城環境提升改造工程,讓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老城區“美起來、活起來、便利起來”。

  裝修一新的磚紅色墻體,人臉識別的智慧門禁。走進位於通惠河畔的天橋灣小區,讓人難以相信這個始建於1995年的小區曾經私搭亂建多,外立面破損。

  2018年下半年,天橋灣小區環境提升項目啟動,老舊管線被換了,違建被拆除了,架空線入了地,照明綠化搞起來。

  “不能光做面子工程,更要做裏子工程。”天橋灣社區黨總支書記米妍説,社區還將拆違騰退出來的空間改造成理髮店、菜站、維修點、快遞櫃等,讓老百姓的獲得感更足。

  家住5號樓的劉德新一家已在這裡居住多年:“破舊樓變成了小洋房,一進小區,心情就舒暢。”劉德新説,“小區旁邊就是西海子公園,公園改造後,更美了,成了自家後花園。”

  “從背街小巷環境整治到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從平房區改造到環境整治,以往工作整體上缺乏統籌。2020年我們將集中各部門力量,綜合實施、統籌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同時積極吸引社會多方主體參與。”張智傑説。(關桂峰)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