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束性指標釋放重農抓糧強烈信號

2021-03-18 10:23:52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馮實

  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形勢,國際市場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保障糧食安全、穩定糧食産能更具特殊重要意義。應從糧食生産、儲備、進口以及節約糧食等方面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築牢糧食安全屏障。

  評價糧食安全的指標體系有很多,近日發佈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推出了“安全保障”類指標,把“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作為糧食安全的約束性指標。相關指標成為測度我國堅決保障糧食安全信心和決心的尺規,不僅釋放出重農抓糧的強烈信號,而且對於抓緊抓好糧食生産具有重要的導向和約束作用。

  在各種傳統與非傳統安全挑戰中,糧食安全是關係國家發展與安全大局的頭等大事,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十三五”時期,我國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糧食年産量連續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人均糧食佔有量超過470公斤,高於國際公認的400公斤安全線,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然而,糧食安全的潛在風險仍然存在,農業現代化仍是突出“短板”,農業基礎還不穩固,糧食結構性短缺問題凸顯。面對日益複雜的國際環境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形勢,國際市場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保障糧食安全、穩定糧食産能更具特殊重要意義。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端牢中國飯碗,必須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實施糧食安全戰略,從糧食生産、儲備、進口以及節約糧食等方面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築牢糧食安全屏障。

  實施分品種保障策略,夯實糧食生産能力基礎,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供給安全。抓好土地和良種兩個關鍵,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穩定並增加糧食播種面積和産量,以糧食生産功能區為重點,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産業帶,建成10.75億畝集中連片高標準農田,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打好種業翻身仗,實現“中國糧”用“中國種”。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優化農業産業佈局,推進“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協調,優化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促進水産生態健康養殖。推進糧食生産綠色發展,深入實施優質糧食工程,持續擴大綠色優質糧食供給。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完善糧食主産區利益補償機制,構建新型農業補貼政策體系,完善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

  提高糧食儲備調控能力,充分發揮儲備糧“定海神針”的作用。目前我國已建立比較完善的糧食儲備制度和糧食應急保障機制,有效發揮了守底線、穩預期、保安全的關鍵作用。“十四五”時期,要深化糧食等農産品收儲制度改革,加快培育多元市場購銷主體,改革完善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增強糧食宏觀調控能力,不斷充實政策“工具箱”,保障國內糧食市場供應和運行平穩,確保糧食價格基本穩定。

  適度進口是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開展重要農産品國際合作,健全農産品進口管理機制,優化國際市場佈局,開闢糧食多元化進口渠道,發揮進口調節作用。培育國際大糧商和農業企業集團,積極支持企業融入全球産業鏈供應鏈,提高跨國經營能力和水準。引導企業加強合規管理,加強農産品供應鏈風險管理能力。

  開展節約糧食行動是保障糧食安全的有效舉措。在生産流通環節,可以通過採取節糧減損技術、推進糧食産後服務等舉措,有效降低糧食生産、儲存、運輸、加工環節損耗;在糧食消費領域,應積極倡導文明消費,加強糧食安全教育,大力營造愛糧節糧、健康消費的社會新風尚。(劉慧)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