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千里黃河灘 成了幸福灘

2021-04-19 09:25:17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新家灰瓦白墻,橙磚紅門,二層小樓還帶院子。在山東省鄄城縣舊城鎮的一個大型村臺上,這樣的小樓鱗次櫛比,學校、車間坐落其中。3公里外,九曲黃河蜿蜒而過,奔流不息。

  喬遷到這邊的新居時,61歲的陳佰藏決定把小船處理掉,“再也用不上了。”

  陳佰藏生於黃河灘區,是舊城鎮三合村村民。灘區即河槽與大堤之間的區域,既有行洪泄洪的功能,也是當地群眾生産生活的家園。

  160多年前,黃河改道,流經山東,綿延600多公里,沿途形成上千平方公里灘區。居住於此的人們,曾飽受黃泛之苦,房子淹了建、建了淹,“三年攢錢、三年墊臺、三年建房、三年還賬”,卻又故土難離,家園難捨。正因如此,小船和房臺在灘區一度十分普遍。

  “房臺就是把黃河泥沙堆積起來,房子建在土臺上。”陳佰藏説,即便造了房臺,自己的家也被泡毀過兩次。

  為了圓灘區60萬群眾的安居夢, 山東省2017年正式啟動黃河灘區脫貧遷建工程,通過外遷安置、就地就近築村臺、築堤保護、舊村臺改造提升、臨時撤離道路改造提升5種方式,歷時3年完成灘區遷建任務。陳佰藏的新家所在地,正是借鑒灘區群眾淤築房臺的智慧,就近引黃河泥沙沉降,建成一個佔地1000余畝、高5.2米的大型村臺,安置周圍5個村、6000多名群眾。

  高高築起的村臺,讓群眾有了強烈的安全感,也帶來新希望。陳佰藏的堂弟陳佰光準備大幹一場,“以前,灘區基礎設施落後,土地分散,現在道路、電力、水利越來越完善,特別適合規模種植。”在他的帶動下,50多戶村民加入黃桃種植合作社,種植規模達到2000多畝,到盛果期每畝收益可達5000元。

  每一個新建村臺,都配有創業車間,用以吸納當地居民就業。村臺剛剛開始建設,地毯生産商楊效強就看上這裡:“群眾集中居住後,招工容易,熟練工不易流失,有20多家公司想來投資。”陳佰藏的大兒媳史玉傑,就在地毯生産車間工作,每個月能掙2000多元。

  陳佰藏的兩個孫女,一個在幼兒園,一個上小學。“學校剛建成,俺就去參觀了,足球場、籃球場、美術教室、音樂教室都齊全,還有好多電子教學設備。原先去外地上學的孩子,不少都回來了。”

  這個時節,灘區的麥子開始拔節生長,桃花競相開放。“現在,多虧黨和政府,讓灘區成了幸福灘。”陳佰藏説。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