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主體蓬勃發展 全面小康成色更足

2021-09-07 09:16:08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國新辦9月6日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激發市場活力、規範市場秩序、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關方面的情況。

  市場規模大幅拓展,市場結構持續優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市場主體蓬勃發展、市場規模大幅拓展、市場結構持續優化、市場環境日益完善,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市場主體數量從2012年的5500萬戶快速增加到今年7月底的1.46億戶。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張工介紹,我國市場主體持續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以下四個方面:

  中國經濟長期健康穩定發展,全社會對國家長期向好發展的大勢有信心,持續增強了市場主體的信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世所罕見、舉世矚目的歷史性成就,創造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個奇跡”,各類市場主體在繁榮穩定的大環境中預期穩定、充滿信心,積極投資創業。

  黨和國家推動經濟發展的大政方針,持續激發了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活力。一以貫之堅持改革開放,一以貫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以貫之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和市場環境。

  我國擁有巨大潛力的超大規模市場,持續孕育著發展商機和市場需求。100萬億經濟總量、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超大規模市場,14億人口、4億左右中等收入群體的強大內需市場,長期積累的豐厚物質基礎、完善的産業體系,為各類市場主體蓬勃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

  我國擁有億萬勤勞智慧的勞動者和一大批銳意進取的企業家群體,持續支撐著我國市場發展的內生動力。黨中央鮮明提出“六穩”“六保”政策取向,把保市場主體提升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力支持了市場主體健康發展。

  為更好解決國計民生問題奠定物質基礎

  市場主體的蓬勃健康發展,推動了我國經濟行穩致遠。張工認為,市場主體快速發展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發揮了多方面作用:

  近年來各類市場主體的快速發展,不僅有力支撐了國家經濟總量邁上百萬億大關,全面綜合提升了國家總體經濟實力,同時也支撐了國家財力的穩定增長,為國家更好地解決國計民生問題,提供和完善與全面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各類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供給,促進地區間、城鄉間均衡發展,助力脫貧攻堅、不斷增強小康成色,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也為統籌有序解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奠定了重要的支撐條件。

  各類市場主體的快速發展,為鞏固存量就業和吸納新增就業提供了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撐。近年來以中小微企業為主體的新設市場主體,就業容納能力強、創業帶動就業特徵明顯。全國1億多各類市場主體吸納承載了近3億農民工群體就業;9800多萬個體工商戶群體直接帶動近3億城鄉人員就業。龐大市場主體帶動數以億計的城鄉基層人員擴大就業、勤奮創業、勤勞致富並先富帶後富,這是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3.2萬元的一大支撐面,有力保障了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

  1億多戶市場主體的發展壯大,是我國市場體系培育、完善、成熟的最大自變數,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生産力發展、不斷提升小康社會成色的重要微觀基礎。同時,蘊藏在市場主體中的生産、管理、服務、創新和技術能力不斷積累提升,是未來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支撐未來在全面小康社會基礎上實現更高水準發展最可貴、最可靠、最可預期的戰略資源。

  強化競爭監管,持續激發創新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公平競爭制度不斷完善、市場監管體制日趨健全、競爭監管執法日益強化,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規範健康發展營造了公平、透明、可預期的良好競爭環境。

  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快速發展,在提升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推動技術創新和産業變革、促進國內經濟循環、提升人民群眾生活便利度的同時,平臺壟斷、競爭失序、無序擴張等問題也逐步顯現,給數據安全、信息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安全帶來風險。

  市場監管部門有力有序強化競爭監管,堅決反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著力規範平臺經濟競爭秩序,營造公平、高效、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平臺經濟各類主體更加規範、更具活力、更重創新,實現更高水準、更深層次、更可持續的發展。

  張工介紹,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決策部署,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平等對待,統籌發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國內和國際,進一步健全公平競爭法律制度體系,不斷強化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注重競爭監管與行業監管協同聯動,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堅決反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為包括平臺企業在內的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持續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消費者利益。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