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2隻白琵鷺飛來了安徽省巢湖市花塘河公園,在水面上時而飛翔、時而覓食。它們可是“稀客”,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同一時間,被稱為“鳥類大熊貓”的瀕危物種東方白鸛也來了。從2016年首現時的3隻到現在的136隻,每年,東方白鸛都會帶來一群“新夥伴”來這裡“打卡”。
進入11月,巢湖沿岸變得熱鬧了起來,一大批候鳥陸續飛來越冬。令不少觀鳥愛好者欣喜的是,與往年相比,選擇來此越冬的候鳥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10月底,位於巢湖岸邊的半島國家濕地公園就迎來了首批越冬候鳥。今年“先頭部隊”白琵鷺、鸕鶿出現的時間,與往年比提前一週左右。
從合肥市區驅車而來、扛起腳架擺好相機、隨時準備按下快門、回去再對著電腦研究種類……10年間都在和“鳥”打交道的錢茂松,早已對這片濕地和這群鳥兒有了深厚感情。
2016年,當錢茂松在花塘河第一次見到東方白鸛時,緊張又喜悅地連忙按下了快門。這是他第一次在濕地拍攝到東方白鸛。
東方白鸛屬於大型涉禽,體態優美,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鳥類大熊貓”之稱。它們喜歡在沼澤、濕地或塘邊涉水覓食,對於棲息地有嚴苛的要求。
“我第一次在巢湖看到東方白鸛時,記得特別清楚,只有3隻。之後每一年,在巢湖濕地都可以看見它們,且數量每年增加。到2020年底觀測到的數量最多,達到136隻。”錢茂松説。
除了東方白鸛,巢湖沿線眾多濕地成為水鳥的遷徙停歇驛站和越冬棲息地,成群結隊的綠頭鴨、豆雁、紅嘴鷗、鸕鶿、蒼鷺、鷸鳥等候鳥陸續飛來“打卡”。 “世界最小鴨”棉鳧、紅腿娘子”黑翅長腳鷸……事實上,伴隨著巢湖濕地自然生態全面修復,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成了“常客”。
為了讓鳥兒住得舒服,巢湖半島國家濕地公園給它們搭好了“房子”,在許多樹上都挂著精緻的人工鳥巢,或圓形,或多邊形,可以滿足不同鳥類入住。
公園管理中心主任吳玲玲介紹,今年5月,公園安裝了首批200隻人工鳥巢。“這幾年,我們發現來公園的鳥變得多了,種類也豐富了,2016年鳥類有55種,最新統計達到130多種。”
數據上的增長,直觀地呈現在觀鳥人士的鏡頭中。“幾天前,我在巢湖岸邊,發現近千隻野鴨在水面上空盤旋飛舞,並不時變換隊形,場面十分壯觀。”錢茂松介紹,這幾年,過完冬天,一部分黑翅長腳鷸、綠翅鴨等冬候鳥不再飛走,直接在巢湖“住”了下來。
截至目前,在巢湖濕地有記錄的植物數量由2013年的211種升至275種,沿岸有記錄的鳥類總數已達300多種。
鳥兒選擇棲息地的理由簡單且任性——生態環境好就飛來。候鳥就像是“風向標”,鳥越來越多,説明巢湖生態環境正在持續向好。
當前,合肥把濕地保護修復作為巢湖內源治理的重要舉措,推行內湖生態一體化治理。目前,巢湖湖濱、派河口、玉帶河、槐林、柘皋河等8個濕地已完成前期修復任務,半島濕地花塘河西側濕地修復1200畝完成,取得階段性生態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