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美好自然生態

2021-12-23 08:56:31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陳晨

  走進大熊貓國家公園眉山片區,沁人心脾的空氣撲面而來,目之所及是青翠的山、濃綠的嶺、挺拔的樹,這裡是大熊貓、獼猴、紅豆杉、珙桐等3200多種野生動植物的生活家園。

  這片綠色的天堂一直都是當地重要的資源寶庫。從昔日盲目開發到封山保護,大熊貓國家公園眉山片區如何“療傷”?為了守好這片綠,當地究竟花了哪些功夫?人們如今還能繼續“靠山吃山”嗎?記者近日深入採訪一探究竟。

  一手“止痛”一手“整容”

  12月1日中午,記者乘車從洪雅縣城出發,約3小時後到達大熊貓國家公園眉山片區長河保護站,再換乘保護站的皮卡車進入片區內的原瓦屋山四川省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是無‘煙’區,荒無人煙的‘煙’。”大熊貓國家公園眉山片區長河保護站負責人趙海軍站在曾經的長河電站職工宿舍前向記者介紹,“從我們站的這個地方一直往相鄰的雅安市漢源縣方向走,30多公里的山路在2000年左右就分佈了13個小水電站、5個礦權、20多個礦硐,生産旺季時那叫一個人聲鼎沸。隨著最後一座電站拆除完畢,一切才歸於平靜。”

  從人聲鼎沸到荒無人煙的又何止長河保護站。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3.6萬公頃的瓦屋山國家森林公園一度興起礦産和水電資源開發熱潮。“小時候,我最喜歡到家門口的白沙河叉魚,電站修起來以後,水被截留了,魚變少了。礦山開挖以後,選礦池的污水直排進白沙河,水變得臭烘烘的,魚也沒了。”燕遠村距離長河保護站約3公里,洪雅縣瓦屋山鎮燕遠村黨總支委員李萬芳告訴記者。

  2017年12月30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眉山片區,原瓦屋山四川省級自然保護區、周公河珍稀魚類四川省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內的37座水電站,14宗採、探礦權及52個井硐徹底關閉。左手“止痛”——關停有損環境的“毒瘤”,右手“整容”——修復保護區內的植被。按照“邊拆除、邊恢復”的原則,338畝植被被恢復,恢復率達100%。

  這一“改”著實讓洪雅縣“痛”了好一陣。首先,僅關停小水電站一項的賠償,洪雅縣就拿出了3億多元。其次,為了讓400多名水電職工能重新就業,直到現在縣裏還在每年定期為大家舉行職業技能培訓、舉辦專場招聘會。

  大熊貓國家公園眉山片區曾經的水電站、礦山如今已被綠色植被覆蓋,森林覆蓋率超過96%,有2278種植物、947種動物,是名副其實的動植物博物館。大熊貓、猴子等野生動物時不時就會與村民們“打照面”。據悉,大熊貓國家公園眉山片區大熊貓數量由原來的4隻增加到13隻。

  “我們把‘生態’二字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瓦屋山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徐海東告訴記者,除了門票、觀光車和索道收費外,目前遊客在景區內不會産生與二次消費相關的旅遊項目。“2020年瓦屋山旅遊風景區實現營業收入6000多萬元,初步預估今年的客流量,每位遊客哪怕二次消費只增加100元,景區年營收也可以增加4000多萬元。”徐海東説,營收固然重要,但企業絕不會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強行提升經濟效益,而是會盡力在兩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從“綠色沙漠”到“綠色銀行”

  綠色發展之路是一條在“陣痛”中探尋出來的路,是人們寧願現在痛一點,也要堅定走下去的路。

  洪雅縣國有林場是四川省最大的國有林場,始建於1953年,林地面積92.6萬畝,約佔整個洪雅縣面積的三分之一,是全國有名的杉木、柳杉人工商品材生産基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林場年營收近億元,一度成為洪雅縣的納稅大戶,職工工資位居全縣前列。

  “那時到林場工作,就是端穩了‘金飯碗’,林場可以説是人人嚮往的單位,最紅火的時候,養了將近1萬人!”四川省玉屏山旅遊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巫柄松曾在洪雅縣國有林場工作過10多年,他告訴記者,“1998年10月,四川啟動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砍樹的刀被‘封’了,斧頭、鋸子全部放下,木材加工廠關了,汽車運輸隊解散了,林場80%的經濟來源説斷就斷,窮得連職工工資都快發不出來了。”

  天保工程啟動後,林場開始大面積種植柳杉等速生林杉木品種。儘管短期內森林覆蓋率得到了提升,但大量種植單一樹種造成的隱患很快就顯現出來——赤腹松鼠氾濫、柳杉長卷蛾大面積爆發,近5000畝柳杉受害,森林成片枯死。由於單一樹種無法彌補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不利於維持生物多樣性,洪雅縣國有林場很快變成了“綠色沙漠”。

  生態和經濟效益沒見著,蠻幹讓林場又走上了一條彎路。“痛定思痛,有錯就要改!”巫柄松説,通過保留天然生長的雜木,種植混交林,降低樹木密度,洪雅縣國有林場種上了包括檫木、楠木、漆樹在內的多個本地樹種。

  多樹種混種的效果逐漸顯現出來,除了生物鏈得到修復,珍貴的動植物資源種群和數量也明顯增加。洪雅縣國有林場森林覆蓋率較天保工程開始時提高了19.4個百分點,達到了86%。

  天保工程中央補助資金也由最初的200多萬元不斷增長,到現在每年2000余萬元,職工恢復了工資,續繳了保險,改造了危舊房,搬入了新家,洪雅縣國有林場還恢復和硬化了林區的150公里主幹公路。

  一定不要小看這150公里的主幹公路,這些路在開發原瓦屋山四川省級自然保護區時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省下了大力氣。而洪雅縣國有林場全域恢復勃勃生機,更是涵養了大熊貓國家公園眉山片區的山山水水,為青衣江、岷江乃至長江流域的生態安全保障作出了貢獻。

  “林場走過彎路,這些彎路都是經驗、教訓,對我們是一種啟迪。唯有全面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推進生態修復和治理,才能為子孫後代留下寶貴的‘綠色銀行’。”巫柄松説。

  端穩生態發展的“鐵飯碗”

  12月7日,一年一度的“瓦屋山冰雪嘉年華”如期開幕了,這儼然成為瓦屋山投資有限公司開發出來的一個“王牌”旅遊項目。2020年的冰雪季,瓦屋山迎來遊客近29萬人次,實現旅遊營業收入約6000萬元,同比增長超過100%。

  這幾天,瓦屋山旅遊風景區遊人如織,距景區遊客接待中心約1公里的桃花源假日酒店已是一房難求。“2010年剛開張時,我給自己的農家樂取名‘桃花源避暑山莊’,那幾年景區主打避暑納涼。隨著夏季遊轉變為四季遊,瓦屋山春可看杜鵑,夏可觀飛瀑,秋可賞紅葉,冬可睹冰雪,遊客越來越多,我也將農家樂改名為‘桃花源假日酒店’,並在去年花了400萬元重新裝修了一番。”桃花源假日酒店負責人陳曦很有信心地説,“3年就能把裝修費用給賺回來!”

  山上雲卷雲舒、鳥語花香,山下溫婉嫻靜的雅女湖波光粼粼,古香古色的柳江古鎮淳樸幽靜。當相鄰的景點串珠成線,旅遊資源便得到了充分利用,旅遊經濟如火如荼。“以瓦屋山鎮為例,2017年鎮上有280家農家樂、民宿,到現在已經增加至600余家,直接從業人員有2000多人,人均年收入5萬餘元,是洪雅縣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瓦屋山旅遊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鄧紹文説。

  “像我一樣,燕遠村90%的村民以前都在礦區、電站工作,聽到關停的消息時,沒人坐得住。為了把落到地上的‘飯碗’撿起來,我們組織村民發展養蜂、白茶等種植養殖産業,經過幾年的轉型,村裏出現了不少種植養殖大戶,僅養蜂一項,年收入突破10萬元的就有6戶,以前人們在礦區、水電站工作,工資最高的村民年均能拿到6萬元左右,只要人勤快,現在掙得不會比以前少。”李萬芳説。

  2020年6月,“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1號界碑”落戶瓦屋山旅遊風景區,抱著觀光順便偶遇大熊貓的心願,目前已有近50萬名遊客前來“打卡”。隨著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成立,當地將依託獨特的動植物資源打造一條具有眉山特色的自然教育和生態體驗新路徑,助力當地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

  眉山市委、市政府對洪雅縣早已不再考核GDP、固定資産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指標,而是重點考核生態文明、三産發展等指標。其中,生態文明建設工作佔黨政實績考核比例超過20%且還在逐年遞增中。

  破壞生態只能坐吃山空,保護生態才能永續發展,這是瓦屋山的實踐,也體現了洪雅縣堅定走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劉暢 )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