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2022-03-15 10:18:14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鄭思雯

  2022年北京冬奧會期間,湛藍通透的天空通過中外運動員和記者的鏡頭登上各大媒體,得到國內外社會的廣泛讚譽,其背後是我國空氣品質連續8年改善的成效。

  2021年,全國339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87.5%,比2015年上升6.3個百分點;PM2.5濃度平均為30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34.8%。各地成績單也十分亮眼,“首次達標”“最好水準”等字眼頻頻出現,如何看待已取得的成績,未來需要怎麼幹,記者近日就相關問題採訪了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

  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厚積才能薄發

  2月4日至20日,北京市PM2.5平均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5.2%;京津冀三地PM2.5濃度同比下降38.1%。2月4日冬奧會開幕當天,北京市PM2.5日均濃度低至5微克/立方米。

  “能夠取得如此成績,主要得益於‘人努力’和‘天幫忙’。”劉炳江並不避諱氣象條件在其中的作用。

  誠然,賽事期間北京市冷空氣活動較頻繁,與歷史同期相比,氣壓和風速偏高,平均溫度和相對濕度偏低。2月4日前後,北京、張家口等城市持續受到偏北冷空氣影響,大氣擴散條件總體相對較好。加上廣大群眾積極支持、清新過節,“冬奧藍”才得以呈現。

  不過,厚積才能薄發。

  “頒布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連續5年開展秋冬季攻堅行動,統籌推動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聯防聯控聯治,在大氣污染防治中‘同呼吸、共命運’……若非長期堅持不懈治理打下的良好基礎,環境效益的釋放也不會如此穩定。”劉炳江表示。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煤電機組近2億千瓦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粗鋼超過3億噸産能已完成或正在實施超低排放改造;排查並分類整治涉氣“散亂污”企業6.2萬家,實現動態清零;35蒸噸/小時以下燃煤鍋爐基本淘汰,現存燃煤鍋爐數量僅為2013年的1/50;散煤替代累計完成2100多萬戶,平原地區基本完成冬季取暖散煤清潔替代,減少散煤使用量5000萬噸左右;全面推行車用油品和汽車國六排放標準,提前淘汰國三及以下營運柴油貨車100萬輛……

  這些飽含汗水和努力的數據,是確保藍天常駐的重要支撐。

  肯定成效的同時更要保持清醒

  2021年,京津冀區域PM2.5平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63%。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降至33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首次實現全面達標;山西省PM2.5年均濃度平均邁入“30+”;吉林省PM2.5年均濃度為26微克/立方米,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準。

  “首次達標”“最好水準”等描述出現在各地治氣“成績單”上,有一些觀點認為,這是去年夏秋雨水偏多的緣故。

  以2021年8月為例,這個月全國平均降水量為118.3毫米,較往年同期偏多12.4%。多風多雨的確是去年影響PM2.5濃度的一個客觀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去年夏季南方多地高溫天數也不少,但臭氧濃度上升態勢得到了遏制,這有力證明了各項舉措的紮實有效。在多地夏季溫度破歷史極值的情況下,2021年5月至9月,重點區域11個省份臭氧平均濃度同比下降0.6%,平均超標天數同比減少7.7%。

  空氣品質改善並不是一個直線下降的過程。劉炳江表示,其中涉及本地減排、周邊減排和氣象條件三大因素。在改善過程中,這3個因素發揮的作用此消彼長,根據京津冀區域氣象條件的分析結果,“十四五”後半程不利氣象條件出現的頻率可能會增加,這意味著氣象條件製造的困難會增加。

  “所以,在肯定成效的同時更要保持清醒,各地在鞏固現有成績的基礎上,需付出更大努力,通過不斷減排來扛住更困難的氣象條件,使得空氣品質保持繼續改善的趨勢。”劉炳江補充道,未來空氣品質出現波動很正常,只要整體趨勢是下降的,就不用過於糾結一時一年的反復。

  關鍵時期仍需爬坡過坎負重前行

  回顧世界大城市大氣污染治理歷史進程,劉炳江感慨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高度評價北京市大氣污染治理成效,認為創造了特大城市大氣污染治理的北京奇跡,為發展中國家城市提供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從2013年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到2018年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當前我國大氣污染治理進入了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品質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時期。

  劉炳江透露,《空氣品質持續改善行動計劃(2021年—2025年)》很快會發佈,將為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提供更有力的抓手。

  産業結構方面,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仍存在産業結構偏重、佈局不合理的問題。以晉城、邯鄲、聊城、安陽為代表的晉冀魯豫交界地區,以石家莊、邢臺為代表的太行山沿線城市和以唐山、天津、滄州、濱州為代表的渤海灣沿線城市,仍有不少鋼鐵、有色、建材、化工等高耗能企業。接下來會進一步加強約束,倒逼有條件的企業進行提標改造,避免“劣幣驅逐良幣”。

  能源結構方面,2021年,新增20個城市納入中央財政支持清潔取暖範圍,並擴大至東北、西北等地區,全年北方地區完成散煤替代420萬戶左右。下一步,中央財政支持範圍還將進一步擴大,持續指導各地因地制宜穩妥有序開展清潔取暖改造。

  交通運輸結構方面,2021年,全國鐵路貨運量達到47.2億噸,同比增長5.9%;重點推進的127條鐵路專用線中已建成或開通49條,在建30條,開工及完成比例達62.2%。“十四五”期間將加快推進大宗貨物“公轉鐵”“公轉水”,提高車船結構清潔化電氣化水準,推動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劉炳江告訴記者,“就唐山來説,作為一個大型綜合工業城市,雖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在‘2+26’城市中,唐山一次PM2.5、SO2和NOx排放量依然不低。‘十四五’期間,唐山應繼續聚焦産業佈局調整、鋼鐵超低排放以及公路運輸優化三方面發力,如果唐山能退出後十,大家應該為它點讚。”

  大氣污染治理是一場持久戰,非一朝一夕可以實現目標,越往前走越會發現更多的困難,浮出更硬的骨頭,需要爬坡過坎,負重前行。在採訪的最後,劉炳江談道:“大氣污染治理從質疑中走來,有過很多‘至暗時刻’,但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牢牢紮根在我們心中。如今,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每個人都是共繪美麗中國長卷的執筆者,也將成為共享可持續發展的畫中人。”(記者 王珊)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